灵台县:打造育繁推一体化推广模式 绘就陇东麦田好“丰”景
——《灵麦2号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全年无霜期159天,降水量650毫米以上,属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也是甘肃省小麦生产大县,冬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3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7.2%,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冬小麦生产水平,选育适合本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创新和丰富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大力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的目标。灵台县组建了专业育种团队,以兰天10号为母本、晋麦4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最终选育出了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高产稳产、综合表现优异的冬小麦新品种“灵麦2号”。该品种于2021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7月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2023年5月授权甘肃省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大面积繁育推广。经过多年冬小麦杂交育种组合试验研究,该品种在陇东片区多年区试验测产中产量突出,平均亩产达330公斤以上,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蛋白质含量(干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湿面筋含量达到国家一级强筋优质标准。目前该品种以其抗寒、抗旱、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得到良种企业及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已在平凉、庆阳、陕西渭北及宁夏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坚持合作共建,精心开展良种选育研究
坚持外引内联、资源共享,与省市产学研推单位建立了“科研单位+推广部门+试验示范基地”的运作机制。先后在什字、独店等乡镇建成了极具陇东特色的冬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省区试、品种鉴定、杂交育种、品种比较等试验示范,年均建立优质良种展示田500亩。在基地内落实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进行品种选育研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观摩和产品推介。目前,已培育推广灵台4号、灵选6号、灵麦2号等6个优势品种,灵麦7号、灵麦8号正在参加省区试,同时还获得有研究价值的冬小麦高代材料15份,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有效提升了全县农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丰富了种质资源储备。
强化运作管理,打造良种发展新模式
坚持生产基地与良繁基地同步共建、良种良法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新型经营主体与基地创建紧密结合,聚力打造了标准化程度高、规模集中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突出县域良种集中繁育与供应,大力推行“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种发展模式,建立育、繁、推良种推广新机制,形成优质品种、优质资源与企业农户合作共享。目前以灵麦2号、灵台4号、灵选6号等自育品种为主,每年在什字、西屯、邵寨、中台、上良等乡镇建成冬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6处1.5万亩左右,年生产优质良种200万公斤以上,可保障15万亩冬小麦生产用种需求。
强化协同攻关,构建良繁体系新特色
按照育、繁、推、销“四部曲”,优选良种生产加工企业广泛参与灵麦2号繁育推广工作,对良繁基地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取杂、统一机械收割的“五统一”模式,有效保障了良种生产与供给质量。种子企业与群众签订种子收购合同,积极参与管理与指导;村级合作社指导农户落实生产管理措施;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有偿服务进行统一作业;育种单位在加工销售环节上,监督制种企业建立科学严谨的种子繁育加工制度,实行订单生产和统一收获管理,保障良种收购与供应渠道,实现优质优价;种子企业利用其稳定的销售网络全面推广应用新优品种,配套集成技术,每年向平凉、庆阳、陕西、宁夏等地供应良种,为灵麦2号的繁育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灵台县将以现有示范基地为基点,辅以良种良法,发挥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断扩大“灵麦2号”的种植面积。同时,还将加大与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力度,指导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逐步形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和种植户经济效益。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