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全面启动农业生态环保工作
瑞彩盈春,绿风拂地。2025年开年之际,崇信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部署,全面启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靶向聚焦关键环节,全力整治农业生态环境。
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推进机制。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对标生态高标、人居优标,统筹各方力量,调配多元资源,强化目标协同、任务协同、监管协同,在源头防控、污染防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业务联动、协同共治,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不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田间尾菜处理利用为重点,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田间尾菜处理利用绿色防控技术与清洁生产方式,加大全链条监管,严禁非标地膜入市进田,提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尾菜处理利用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持续推进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按照地膜残留监测全覆盖的原则和建立长期稳定连续的监测网络要求,在全县覆膜区域科学合理布设省控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开展田间调查、样品采集、数据检测、系统填报等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底数,分析挖掘监测数据价值,强化监测数据管理和结果应用,支撑辖区内污染防治工作。
扎实巩固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在保护现有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审慎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按需增设监测点位,组建多部门联合执法,发动群众参与监管,牢牢守住耕地质量红线。
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以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外来有害生物为重点,布设监测站(点),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和防控集中灭除活动,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科普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探索辖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模式,动态掌握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危害和扩散风险,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和处置外来入侵物种。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