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发挥产业特色 突出设施改造 “蔬”写增大文章
临洮县素有“陇上菜圃”之称,近年来临洮县围绕蔬菜产业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转型升级目标,依托洮河谷地33万亩水浇地和紧邻兰州的区位优势,聚焦蔬菜产业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改造蔬菜生产设施,成功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县蔬菜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交易市场体系、冷链物流系统、龙头企业等初具规模。
抓规划布局,加快产业基地规模扩张。按照“蔬菜入川、畜草上山、北设施、南两茬”发展思路,全县确定了水川区设施精细菜、小流域浅山坪区高原夏菜,中铺食用百合的生产布局。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97万亩,总产量达105.3万吨,预计总产值达2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从蔬菜收益中获得纯收入1350元。
抓设施改造,促进蔬菜产业产能提升。针对传统竹木塑料大棚设施简陋、不便小型农机具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实际,县委、县政府提出改造提升“老菜地”,通过打破地界,大力在太石、新添、八里铺等川河经济乡镇设施蔬菜集中区推广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以设施的更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2022年在玉井、在衙下集、玉井、洮阳、八里铺、新添、辛店等11个乡镇新建日光温室34座,双层全钢架塑料大棚2038座。全县日光温室达到0.4833万亩,塑料大棚达到6.423万亩,露地22.0637万亩,复种面积由10年前的5.17万亩,增加到10.84万亩。为实现蔬菜种植向“一茬变多茬、平面变立体、产品变商品、低效变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变奠定了基础。
科技支撑,不断优化高效栽培模式。近年来,全县先后组织引进西红柿、黄瓜、菜瓜、菜花、甘蓝、大白菜等多个蔬菜新品种。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中推广黄板诱杀生物防虫技术、配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支持有灌溉条件的山坪区村发展菜花、甘蓝、芹菜等高原夏菜。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进社入户、“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其中漫洼乡广丰村就是一个典型,该村试验示范的大棚编绳毛芹种植技术,每座大棚增加种植面积30平方米,增产300公斤,增效900元,每座占地4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一茬收入在1.5万元以上,增收效益显著。
抓市场体系,努力提高临洮蔬菜美誉度。立足打造西北地区重要蔬菜加工集散中心的目标,规范提升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2家(康家崖市场、崖湾市场)、骨干产地市场12家,培育恒德源、四方、丰源等蔬菜加工、产销企业5家,成立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119家。现有净菜配送公司4家,年配送量1.2万吨。先后投建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即食百合加工等重点项目8个,累计建成各类果蔬保鲜库108座,库容达31.4万立方米,贮藏保鲜能力达7.86万吨。扶持新建净菜配送公司4家,建成配送网点27个,年均向兰州等周边城市配送净菜5.8万吨。加快电商企业发展,培育电商企业18家。
抓质量体系,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蔬菜质量检测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全县围绕质量安全县创建,建成县蔬菜质量农残检测中心,设立乡镇、企业、基地溯源点172个,建立起了县、乡、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网络,在运行良好的34个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农残检测室,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农残检测力度。形成了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依托,基地检测为支撑的检测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立足临洮县独特的光、热和土地等资源,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近三年全县新建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4600多座,新建的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在保温、保墒和增产、增收、错位发展反季节蔬菜具有积极作用。没有大棚,1亩地一年种菜收入大概两三千块钱;建了大棚,引入恒温、滴灌技术和好的品种,蔬菜一茬变两茬、甚至三四茬,农民年收入从以前的几千块钱增加到现在的二、三万,经营好的达四五万,在红旗乡大棚叶菜类蔬菜种植一年多达5茬以上。”县经作站副站长魏小林说。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