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杨小江先进事迹介绍
杨小江,男,中共党员,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2007年参加工作进入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以来,怀揣着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无限热忱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强烈使命感,18年如一日奋战在陇南农业科技服务一线,深度参与了陇南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胜利,坚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执着与奉献,服务“三农”,保障丰收,将论文写在陇南大地上。
深耕技术推广,扎根沃土促增收
杨小江同志深知“好技术”必须转化为农民手中的“真本领”和地里的“好收成”,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多年来他始终将农业实用技术的筛选、熟化与推广作为初心使命。面对陇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积极参与推广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等“接地气、易掌握、见效快”的实用增产技术。在基层服务期间,他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教会农民算”,在田间地头手把手示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对比算账,让晦涩的科技知识变成了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致富经”。
围绕抓点示范,辐射引领提产能
面对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发展,如何高质量、低门槛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杨小江同志深刻思考和关注的重点,在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一套示范、辐射、带动的推广方法,有效破解群众发展生产畏难情绪,将示范点作为加快技术扩散、引领产业升级的“孵化器”和“活教材”,把抓点示范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创新的主要抓手,积极参与“三区”人才科技计划、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在陇南不同生态类型区参与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点30多个。他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理念,集成应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将示范点打造成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探索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示范点不仅成为农民观摩学习的“田间课堂”,更成为新品种新技术快速落地的“绿色通道”和产业提质增效的“强力引擎”,有效促进了区域粮油综合产能提升。
倾情驻村帮扶,科技扶贫促增收
在陇南脱贫攻坚战最吃劲的时期,杨小江同志积极响应号召,怀着农业科技人员的奉献之情奔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前线,2016年至2021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他深知,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而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驻村期间,他深入走访每一户村民,精准把脉致贫根源和发展潜力。依托单位的资源、技术力量和自身专业优势,他将科技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大力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另一方面,他积极引导和扶持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养殖业,建立“科技+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先后在徽县水阳镇泰山村、大河店镇余家沟村,康县白杨镇蒿地坝村帮助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创办电商服务网点1个、创建农业试验示范点(基地)6个,累计帮助发展特色产业花椒200多亩、食用菌(椴木金耳1300多架67000多棒、黑木耳袋料栽培25000袋)、中蜂养殖1500余群、中药材500多亩;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期(次),培养“乡土人才”12名;助力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19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所驻村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村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其所在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获得上级表彰(扬)。
坚守初心使命,砥砺前行谱新篇
汗水浇灌的土地,终将回馈以丰饶。杨小江同志以18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在陇南农业科技推广、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镌刻下深深的足迹。他参与实施的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项、市级科技成果1项,参与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个人也因其突出业绩,相继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陇南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市农牧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农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最美农技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杨小江同志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为农服务的情怀默默耕耘在陇南“三农”大地上,以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目标,奋力书写着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赤诚答卷。
来源:陇南农技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