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重新认定陇南康县太平鸡为遗漏品种并写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4版)》
人勤春早,物竞天与。新春才过,喜讯即传。日前,经过陇南社会各界近10年的共同努力,育成于半个多世纪前,曾一度在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志书中“缺席”数年的康县“太平鸡”,近期被农业农村部重新认定,再次作为遗漏品种被写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4版)》。
陇南市康县阳坝镇的培育品种“太平鸡”,有着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1984 年出版的《康县志》中“康县地方畜禽品种”中有关于太平鸡的记述显示“太平鸡产于太平乡”。据当地民间传说,150 多年前,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部队转战陕、甘,途中经过陇南,为了生存,只好躲进山高沟深的秦巴山区隐居,随当地习俗“嫁”入百姓家中,把生长在大山里一身傲骨的山鸡叫做太平鸡。对此,文化界和史学界也曾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同时当地发现的大量文物和居民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这一传说的可信度。
解放初期,太平鸡存栏数量较多,因分布范围狭窄,数量有限,保种工作不力,加之外来品种的引入,数量逐年减少。上世纪80年底,许多地方优良家禽品种群体规模不断萎缩和消亡。据 1985 年调查资料显示,康县太平鸡已寥寥无几。自2006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以来,康县“太平鸡”均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太平鸡”只能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品种名称,存在于那些熟悉它的人们记忆中。2009年,在康县阳坝镇找到仅存的300多只太平鸡;2011-2012年,陇南市县畜牧部门和康县梅园太平鸡养殖合作社联合实施了《地方优良鸡种-康县太平鸡保种扩繁项目》,基本摸清了太平鸡品种资源的详细情况,并开展驻点普查,进行性能测定,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进一步明确太平鸡的选育方向,为太平鸡的保种扩繁工作奠定基础;2016年,太平鸡蛋被深圳市消费者协会授予“中国好鸡蛋”荣誉称号;2019年在各部门的推动下,太平鸡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太平鸡养殖成为康县精准脱贫的主打产业;2021年,太平鸡入选“甘味”农产品。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是太平鸡重新发现被正式认定的关键期。陇南市畜牧兽医总站站长李飞介绍,近年来,陇南畜牧部门在市、县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陇南市畜牧部门联合甘肃农业大学通过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太平鸡的品种资源情况,并做了太平鸡肉用性能、蛋品质测定,太平鸡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为太平鸡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太平鸡已发展为康县的特色养殖产业,当地太平鸡的孵化能力突破50万只,繁育种鸡突破1万套,计划2025年孵化并推广商品鸡苗突破100万只。借助太平鸡重新发现的契机,陇南市将以太平鸡为主题,做好太平鸡品种保护、产业开发和推广利用工作,打造“太平鸡”名片。
来源:陇南畜牧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