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畜牧兽医

陇南市畜禽养殖业发展呈现出六大特点

2024年09月26日 甘肃三农在线 王松柱

为全面了解掌握陇南市畜禽养殖情况,经陇南市政府安排,由陇南市农业农村局、陇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陇南调查队组成联合调研组, 于8月12日-16日,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全市 57 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72 个大型养殖场、84户畜禽监测调查样本户,围绕畜禽养殖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型监测养殖场生产现状、规模养殖场培育等工作落实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陇南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六大特点。

重视程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 要求,按照“大力发展草食畜,稳步发展生猪蛋鸡生产,做优生态养殖,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效益”的发展思路,推动畜牧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

市级层面,制定了《陇南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陇南市畜禽屠宰企业设置规划》《陇南市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陇南市2024年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畜牧养殖“11421”增量行动(在保持现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 利用三年(2023—2025 年)时间,全市新增肉牛饲养量10万头、肉羊饲养量10万只、生猪饲养量40万头、鸡饲养量200万只、中蜂10万群), 明确要求将东西部协作、国家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原则上20%以上用于养殖业发展,并纳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组织召开了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开展了 2024 年全国“放鱼日”陇南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举办了全市动物防疫员职业技能大赛。

县级层面,各县区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细化增量行动,优化产业布局、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助推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武都区坚持做强生猪、做优肉兔的导向,制定《陇南市武都区2024年畜牧产业奖补实施方案》,明确奖补资金共116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徽县突出生猪、肉牛、中蜂三大养殖主导产业,并与阿克苏兴疆牧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打造百万头生猪强县。宕昌县将养殖产业链确定为全县重点发展的9条产业链之 一,出台了《养殖产业链建设方案》。文县制定了畜牧业“51511” 引培增量行动计划,以商品猪养殖为主、放养鸡为辅发展规模化养殖。成县提出大力发展牛产业,制定《“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康县以林下养殖为方向,以太平鸡为主推品种,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西和县着力打造万头生猪殖园和北部、中部、南部养殖片区的“一园三区”畜牧养殖发展格局。两当县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鸡和中蜂产业,制定印发了《农 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标准化养殖场的奖补政策。礼县与中焜集团合作,打造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基地。武都区和成县还分别制定了《生态养牛产业 发展奖补方案》《2024 年“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落实牛产业奖补资金共计500万元,用于定肉牛产业。

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各县区依托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生产布局更趋合理,县域优势逐步显现。牛羊产业上,武都区、礼县、宕昌县依托高寒阴湿区可利用草原发展牦牛、犏牛和欧拉羊等耐寒宜牧品种,打造“草原养畜”基地, 礼县、宕昌县列入全省陇东南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奋力打造 10 万只肉羊产业集群。徽成盆地辐射西和县、礼县等粮食主产区以西门塔尔、湖羊等为主推品种,打造“秸秆养畜”基地。生猪产业上,武都区、徽县列入全省“甘味生猪”产业集群县,争取“甘味生猪”产业集群项目资金 4000 万元,目前已落实1600万元(武都区900万元、徽县700万元),产业集群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西和县、文县以外三元商品仔猪为主,推动生猪养殖向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已建成年饲养量5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17家。家禽产业上,礼县、宕昌县、西和县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全面盘活3个金鸡产业园,现存栏蛋鸡180万只,父母代种鸡12万只, 重新发挥蛋鸡规模化养殖示范引领作用。康县、两当县大力推进生态放养鸡生产基地向林缘、草原、果园地带聚集,建成年出栏 300 万只的放养鸡产业集群。特色养殖上,大力推广继箱成熟蜜生产技术,蜂蜜产量大幅提高,品牌培育初见成效,徽县中蜂蜂蜜通过了国际农业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以武都区为核心, 辐射带动徽县、文县、康县发展肉兔养殖,打造年出栏200万只肉兔产业集群。建成肉兔屠宰线一条,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推广金鳟、虹鳟、三文鱼等冷水鱼名优新品种,渔业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特种养殖上:有序推进林麝、梅花鹿特种养殖,为特种养殖示范推广打好基础。

产业链条不断健全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完善畜禽屠宰、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等关键环节。在产业链前端,制定了《陇南市 2024 年饲草产业工作方案》,推广种植“粮改饲”、 高产优质苜蓿等12万亩。在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宕昌县、武都区开展优质牧草试种,拟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优质饲草品种后,在全市大范围推广。建成饲料生产企业2家, 设计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生产范围包括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等。在产业链终端,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生猪 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对现有的6家生猪屠宰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新建家禽屠宰企业1家,补齐了我市家禽产业链短板。宕昌县意向签约牛羊屠宰企业1家,文县、徽县生猪拟新建生猪屠宰企业各1家。全市畜禽养殖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有效改善了原料进购和产品加工销售“两头在外”的现状。

经营方式不断完善

全市持续优化畜牧养殖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畜牧业生产经营新模式。一是“全产业链” 模式。如徽县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产业园,建成年饲养量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企业4家,均配套自动投喂、降温采暖、消毒防疫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备,兴疆牧歌、智源农业、金牧牧业等3家养猪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徽县恒宇被认定为省级种畜禽场,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引进法系原种种猪4000余头,着力打造陇东南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生 猪规模化养殖实现了“自繁自养”。中康利30万吨饲料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同时徽县还谋划了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整县畜牧业朝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二是“小群体、 大规模”模式。如两当县依托资源优势,引导养殖大户扩建养殖圈舍、增大养殖规模、增加饲养批次,引导农户立足资源优势, 推行适度规模饲养。大力发展“小群体、大规模”模式,建成了以“整山系、整流域、整片区”的生态放养鸡产业。三是“联 营”模式。如文县积极探索本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营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文县桥头大天蓬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新疆天康集团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由新疆天康集团免费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服务,养成育肥猪由公司通过计算“料肉比”统一进行回收,支付代养费用平均200-280元/头。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四是“融合”模式。如礼县宝泉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养殖+沼气+种植+采摘 园+花卉观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打造了“山顶有牧草、山中 有果园,山下有养殖”的经营模式。成县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餐饮住宿、游乐城和户外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全市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导, 技术扶持”等措施,推动畜牧养殖逐渐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据行业部门统计全市畜禽存栏1181.87万头只,同比增长12.03%,畜禽出栏1292.7万头只,同比增长12.8%。全市畜禽养殖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32个,签约资金33.66亿元,到位资金16.47亿元。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14个,新增饲养面积8.9万平米,预计可新增畜禽饲养量121.77万头只。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国家统计监测平台的大型规模养殖企业达到72家。年底前还有8家养殖企业将在达到入统标准,届时全市纳入统计监测的养殖企业将达到80个,较2021年新增74家。

部门协作不断密切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统计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在全市统计业务培训会、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多次进行细化安排。市、县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部门之间精诚协作,紧密配合,共同研判畜牧业生产和统计情况,并建立了畜牧业统计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及时沟通全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奖补政策、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情况,对统计数据的变化从生产层面到统计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确保了源头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编辑: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