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畜牧兽医

省畜牧总站抓点示范为延伸传统生猪产业链保驾护航

——抓基地建设 强龙头引领

2022年12月07日 甘肃三农在线 王自科

图片1.png

凉州区是全国首批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也是该区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以来,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省畜牧总站生猪产业抓点示范工作组协同市区两级畜牧推广部门,通过技术指导、挂牌督导、现场培训、座谈交流等方式,针对凉州区生猪产业存在的短板和瓶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抓点示范工作。一年来,凉州区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生猪产业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全省批准创建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园优势,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引进培育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构建起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区生猪饲养量常年稳居全省县区首位。

图片2.png

一是狠抓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在凉州区开展生猪产业抓点示范工作,打造了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个。今年全区生猪存栏74.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1.16万头,年出栏103.38万头,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存栏14.5万头,出栏20.8万头,分别占比19.5%、20%。年产猪肉7.59万吨,年产值达13.11亿元。建成规模养殖场127个,培育规模养殖户8200户。凉州牧原年出栏100万头生猪产业化建设项目5场、公猪场、洗消中心、饲料厂等建成投产。阳光农业公司种猪育种创新项目已建成先进畜舍建筑,购进自动化饲喂关键设备、环境调控设备,实现养猪生产互联网云端数字化管理,促进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强力提高种猪供种能力。建成了省级种猪场7个,年可向市场供应二元繁育母猪3万头;建设供精中心4个,年可供应杜洛克等种公猪精液30万份。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在38个乡镇建立猪人工授精点100个。作为重点主抓的示范点—凉州和农公司在确保今年种猪常温精液生产的基础上,从山东潍坊江海种猪场成功引进核心场冠军杜洛克种猪,提升精液质量,通过导入外血逐步提高生产水平。现在和农公司年培育种猪达4000多头,年生产高端优质精液10万余份、常温精液16万余份,辐射到甘、青两省及周边地区,带动养殖户数万户。目前,全区已形成区有供精中心、镇有管理站、村有人工授精点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网络,积极开展“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交模式推广,年杂交改良14.6万头(次),猪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图片3.png

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引领作用。在凉州牧原等龙头企业和生猪产业园带动下,凉州区共发展中小规模养猪场100个,适度规模养猪户1.7万户。其中生猪产业园覆盖9个乡镇,生猪存栏15.36万头(其中母猪1.71万头)、出栏24.53万头,产值6.42亿元,分别占全区的30.2%(21.8%)、24.9%和34.7%。

四是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区上积极探索“规模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精细化分割、冷链物流、肉食制品生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养殖模式。大型生猪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将粪肥加工利用、还田或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可供本场生产生活用电和做饭等,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料供周围农户使用,有效实现“畜~肥~菜”“畜~肥~林”等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流转周边土地种植饲草,实现粪污消纳利用,构建形成“畜禽养殖~污水粪污处理~还草还林消纳”的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建成饲料企业生产饲料,保障大型养殖企业饲草饲料供应,引进建设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实现“调畜”向“调肉”转变。

五是打造品牌促进产业优化。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要求,加强和改进种猪场建设管理,提高种猪质量,增强供应能力。积极推广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三元杂交模式,年杂交改良瘦肉型猪15万头(次),良种化程度达到100%。积极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支持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不断提高生猪产品加工储藏能力和附加值。以打造“地道农产、醉美凉州”整体农产品品牌形象为契机,依托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成功注册“雨润”冷鲜肉、“天勤”生态猪肉商标,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方式,强化特色品牌宣传,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全区猪肉产品品牌价值。

通过省、市、区的不懈努力,凉州区生猪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抓基地、强龙头、补链条、优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今后,省畜牧总站将持续加强对该区的生猪产业技术服务,指导和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和短板弱项,不断强化生猪全产业链方面的技术支撑和配套措施,不断促进该区生猪高质量发展。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