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金融机构做实“三个突出”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酒泉市金融机构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做实“三个突出”,以“真金白银”助推乡村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稳住“三农”基本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93.56亿元,同比增加84.53亿元,增长16.61%。
突出创建工作机制,把准产业振兴“导向标”。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完善支持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和金融政策环境,研究制定并出台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措施及细则,明确支持重点和方向。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金融创新服务联动机制,完善金融创新支农政策,形成金融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协调金融机构建立专业化服务“三农”工作机制,为农村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强化资源倾斜。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三是强化考核激励。优化内部考核指标,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评价考核的量化标准,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促进涉农贷款供给,多措并举提升“三农”金融业务比重,真正激发基层“能贷、敢贷、愿贷”内生动力。
突出完善产业链服务,激活产业振兴“一池水”。一是丰富和创新与乡村产业链各环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适合农村地区、适合地域优势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的特色金融产品,助推农业、加工业、销售业三大产业之间“链式融合”。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和推行“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品牌,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产业链各环节的全覆盖。二是围绕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助力形成产业集群。鼓励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与“三农”场景实现深度融合,有效带动乡村特色商户、农户的发展,形成银行、商户、农户闭环生态链建设,实现“产业带动、品牌打造、消费升级、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矩阵模式。三是按照“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创新推广林权、大型农机具等抵(质)押贷款产品,以充分缓解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创富持续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突出建设信用体系,注入产业振兴“新动能”。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色,以农户信息建档为抓手,精准获取各群体的相关信用信息,深入开展信用建档评级,推行主动授信模式、政府增信模式和特色产业模式等,逐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户贷款获得率,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二是广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金融机构为广大村民开展“信用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金融知识宣讲,将金融宣传单带到田间地头,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活动,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不断延伸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触角,持续向农村倾斜渠道资源,优化升级功能等便民服务,提高便民机具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度、获得感。此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结算水平,将传统物理网点优势与互联网电子渠道实现有机结合,满足农村客户融资、结算、咨询等多方面金融服务需求,倾力助推农村地区产业振兴。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