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会宁农机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陇上名城会宁,三军会师的印记熔铸进这里的山山水水,造就了这片希望的黄土地今朝焕颜的巨变。曾经贫瘠之苦甲天下,山坡陡梁屲,耕牛遍地走的会宁大地,如今一溜溜平展展的梯田里铁牛奋蹄欢唱,无人机在田垄上空来回盘旋,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拖拉机,好一派壮观景象。
3月、4月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阶段,放眼望去,会师大地上一派火热的场面,绿意朦胧、铁牛奋蹄,在田野里穿梭,发出“轰轰”声响,伴随着铧式犁、旋耕机、播种机、铺膜机驰骋战场,犁田翻地,铺膜播种,沉睡一冬的黄土地一下松软了,有的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被子,有的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昔日二牛抬杠的春耕生产景象寥寥无几,田野里看不到昔日的黄牛毛驴,找不到昔日木轳木犁咣咣作响的春播景象,“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已成现实。
7月是夏田收获的季节,会师圣地田野里麦浪翻滚,收割机驰骋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奋力奏响丰收的乐章,一株株饱满的麦穗尽数收入仓中,多余的茎秆从车尾撒出,广袤的田间溢满稻香,金灿灿的麦子颗粒归仓,丰获的喜悦洋溢在农民脸上……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连续十多天甚至二十天拨麦的情景稀疏可见。
9月的会宁田野,真是秋景如画,金黄的谷子笑弯了腰,肥胖的玉米脱去绿装,换上黄衣,狗尾巴似的谷穗在秋风吹佛下,向我们摆手哈腰,马铃薯也脱掉绿装,金灿灿的宝贝蛋钻出土地。
玉米马铃薯是会宁播种面积最大,农民最受益的作物,这个阶段秋收就是虎口夺食,一边收割机驰骋在玉米地里,金灿灿的玉米棒沉入仓中,一边是薯类联合收获机闪亮登场,机械经过的同时一垄垄雪白的马铃薯轻轻松松破土而出,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年手拿铁撬一窝一窝往出挖马铃薯的现象已经很少了。
”嗡嗡嗡……”在会宁县韩集镇马铃薯种植地,一架植保无人机正精准地沿着地垄来回穿梭,雾化药液被均匀地喷洒在马铃薯叶片上,整个过程快捷高效。这正是会宁县希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无人机植保“大显身手”。智能植保无人机的投用实现了“机器替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喷洒农药,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3亩马铃薯的作业量,而无人机每亩地喷洒农药只需2分钟,花费也不高,才十多元钱,省力省时又省钱。”理事长王成雄说。无人植保机的使用,既提高了喷药效果,又可以解放劳动力,缓解了农户们遭受药熏、日晒的辛苦。”
春来夏往,秋实冬藏,会宁农机工作者奋斗在农机工作一线,亲眼目睹着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装备如雨后春笋的滋生。202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0.54万千瓦,全县拖拉机保有量为2434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89台,配套农具56868部,农具配套农具比为2.34;微耕机拥有量为11606台;联合收获机80台,青饲料收获机6台,其它收获机械(主要是牧草收获机)4187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6157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334台,畜牧养殖机械25695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28台;植保无人机12架。
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0.54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76 %,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5.31%、58.24%和62.66%,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机械化稳步发展,北斗、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进军生产一线。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现有“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7家,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蓬勃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72家,“机械化部队”不断壮大,作业量和服务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农机作业总面积达到47.31万亩次,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放眼如今的会师大地,农机驰骋沃野,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能。 会宁农机发展孕育着生机,各类先进适用智慧农业机械在会宁这片热土上滋生涌现,一路迎着阳光,一起走向未来。
编辑:吴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