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乡镇快讯

清水:美丽乡村展新颜 乡村振兴新画景

2022年08月16日 甘肃三农在线 snzx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非凡十年。清水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了清水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十年间,清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7月下旬起,清水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清水的征程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创造更多辉煌与荣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三大革命”“六项行动”,精心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八月的草川铺镇,青山为伴,繁花相依。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实的村民,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火石村村民宋建文面对近几年村落的变化,感触颇深,“火石村每家每户大门口的路全部硬化,没有土路,群众生活条件改善了,环境卫生好了。村里有三个广场,年轻人闲暇时跳广场舞,老年人打牌聊天,生活越来越好了。”

草川铺镇不仅注重村庄美化的外延之美,还着力打造了“乡风文明”的内涵之美。

近年来,草川铺镇教化村稳步推进拆危治乱绿化美化工程,深挖农耕文化、保留民俗记忆,探索走出了一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教化村村委会主任白过生说,“我们围绕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拆危治乱,腾出了闲置的地方,利用闲置地方对村庄进行美化亮化,村内栽植了花卉,打造了两个小节点,绘制了600米长的文化长廊,使村上的面貌焕然一新。”

草川铺镇在乡村建设中,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逐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

草川铺镇人大主席张晓明说,“草川铺镇统筹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不断完善水、电、气、路、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按照山、水、林、田、路、房'一盘棋’,人业文景村‘一体化'的思路,对乡村建设公共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房屋风貌、休闲娱乐、绿化美化、乡土文化、特色景观等进行规划设计,坚持体现田园风貌,彰显传统文化符号,使农村更像农村。”

黄门镇小河社区是一个移民搬迁的新农村,共搬迁4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农户住宅统一设计为11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并配套建成花园式文化活动广场,以及小型简易化粪池、污水处理站,实现排水排污管网的现代化、标准化。

“我们从山上搬迁到小河新村,住上了小二楼,特别好!感谢政府,感谢党对群众的关心!”68岁的刘建泰老人指着自己的院子,高兴地笑起来,脸上荡漾着幸福之花。

新建的小河新村,设立了“七室四中心一基地”,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放映室、老年人活动室、卫生室、电子阅览室、便民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再康复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社区群众可以足不出门地看病、购物、上网、娱乐等,实现了辖区群众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建成5400㎡的花园式文化活动广场1处,标准化室外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配齐了健身器材。群众在这里工作生活,其乐融融。

在清水县远门镇,农村厕所里的臭味突然消失了,苍蝇蚊子不见了、家里娃娃生病拉肚子的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厕改项目让环境更美,空气更优、村民生活更舒心。

“自从家里改建了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还特别方便!”家住清水县远门镇安业村的村民陈军桂指着自家新装修好的卫生间,脸上笑开了花。

远门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供料、农户自建、统建帮建、镇级监督、村级实施,县乡村“三级”验收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共完成旱厕改造1584个。

崭新的天花板,贴满瓷砖的墙壁,厕所内配上了陶瓷蹲便器和淋浴房,与城市家庭并无二致。卫生厕所改造和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实施,不仅改出了人居环境的新面貌,也改出美丽乡村好“气色”。

十三五期间,清水县完成易地搬迁2503户12311人、危房改造8506户。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6处,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97.3%,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省内外推广。改造卫生厕所4.12万户,硬化庭院9903户,拆除危房1.49万座,建成节点工程135处,清水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近年来,清水县依托万寿菊、花椒、沙棘等采摘用工量大的产业和以工代赈、乡村建设等项目,扶持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盛夏时节,走进清水县白沙镇万寿菊种植基地,一片片万寿菊灿烂绽放,叶片郁郁苍苍。农户们穿梭在花海中,采摘、装袋,一片繁忙的景象。

“白沙镇白沙村今年种植万寿菊400多亩,最近第二茬花朵正在采摘。根据采摘的情况来看,一个人每天能采摘600斤以上,我们按斤给农民付工资,一天能挣80元左右。”白沙镇白沙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云刚说。

在秦亭镇张吕村蚕豆种植田地里,远远望去,溪水对岸的牧场绿意葱茏,成群的黄牛和马匹在悠闲地吃草。田地里清新碧绿,密密层层的蚕豆上长满累累的豆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今年以来,秦亭镇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精准发力,持续推进优势产业。累计享受财政奖补资金46.5万元,预计年底增加群众收入60万元。”清水县秦亭镇副镇长卢鹏说道。

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让农户切切实实尝到发展农业产业带来的甜头,带动群众发展高效、高产、优质的农业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清水县着眼实现全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常态化目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净化行动,着力打造出门见花、移步换景、处处闻香的靓丽景观,用农村人居“小环境”构筑美丽清水“大生态”,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涵养文明乡风,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逐步变成现实。

今年以来,清水县以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为抓手,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注重保护乡村风貌,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示范村、精品村、达标村,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三大革命”“六项行动”,精心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村10个,县级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个。立足“一站一品”、“一村一策”统筹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紧密衔接,在做好农村绿化、环境保护的同时,以路域整治为抓手,累计栽植行道树1638公里,建设公路景观节点21处,完成河道河岸绿化285公里,打造河岸景观节点13处;全县县域内林地总面积达到141.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回收废旧农膜506.4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淤泥、农业生产废弃物等6493.46吨;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接乱拉,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 7343 处,全面提升了乡村面貌。

实施户厕改造2000户,完工1195户,继续采取第三方运营运维的方式,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大力推行“路长制”“巷长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全面推广“三筐一桶”户分类、“两点三场”村收集、“一镇一站”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村庄空闲地和路域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建成绿化美化节点132处,彰显了“一村一景”乡村印记,全县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满山滴翠,河水清澈,天蓝地绿,家洁院净,产业丰富,乡村美丽……如今的清水县已是一幅青山绿水中的美丽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县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呈现蓬勃新气象。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