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乡镇快讯

庆阳市“五大振兴”齐发力 “三农”发展迈大步

2022年08月08日 甘肃三农在线 张有龙

庆阳市深化学习强认识提站位,紧跟核心抓贯彻保落实,认真对标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一号文件精神,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力强科技、强县域行动,出台市委一号文件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坚持“遵循规律、转变观念,改善基础、优化结构,科技支撑、龙头引领,做大总量、提高质量”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蹄疾步稳、成效明显。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荣获全省优秀等次,位列市(州)第二。2022年上半年,完成一产增加值28.36亿元,增长9.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增长5.7%,增速均居全省第四。

守底线、抓要害、盯关键促产业振兴,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一是严守“保粮”“防贫”两个底线。突出粮食安全,紧扣面积产量,签订责任书,建立种植台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积极探索模式、优化结构、抓点示范,强化防灾减灾、机收减损和保险理赔,加大执法监管、包抓督导和责任落实,超额完成粮播面积614.84万亩,其中复种54.19万亩。预计夏粮总产45.32万吨,增产15.9%,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涌现出宁县和盛镇南家五组552公斤/亩、焦村镇吝店村二组518公斤/亩、镇原县屯子镇阳宁村513公斤/亩、新城镇孙庵村434公斤/亩等高产典型,分别较全国夏粮平均单产370.4公斤/亩高出49%、39.8%、38.5%和17.2%,全市粮食生产形势稳定,新时代“陇东粮仓”地位稳固。农业农村部在宁县举办2022年中国农机“田间日”暨新技术培训班,肯定推介了我市经验做法。强化防贫帮扶,优化“农户申请、部门比对、基层排查、线上预警、社会监督”流程,用好防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管理系统,发布54.4万农户收入下滑、支出骤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预警信息14万多条,识别监测对象543户2321人,完善“一户一策”4852份,落实帮扶措施3.07条/户,组织培训18场(次)3329人(次),消除风险4365户1.67万人。二是抓住“耕地”“种子”两个要害。严格耕地保护,压实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责任,强化用地审批监管和种植结构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突出宜机改造和地力培肥,新建高标准农田21.3万亩,累计达到259.1万亩。整治撂荒地54.52万亩,腾苗还田15.09万亩,分别恢复种粮24.85万亩和8.79万亩。推进种业振兴,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五种”齐抓,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加快舍饲肉羊专门化新品种(系)选育、苹果脱毒苗木繁育和冬小麦、玉米、小杂粮、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良种引选推广,提高大宗农产品产量质量。三是紧盯“产业”“乡建”两个关键。加大产业培育,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落实链长制链主制,突出扩畜、提果、增菜,以养殖业为牵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为重点,构建市场化机制“建基地、扩规模,育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增效益”,打造形成肉羊、肉牛、生猪、肉鸡、苹果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6.27万头、318.81万只、104.24万头和2005.65万羽,出栏达到10.51万头、71.52万只、45.12万头和1399.6万羽,出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三。改造老旧果园4.89万亩,种植中药材41.91万亩,发展蔬菜81.2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4.94万亩,食用菌产量2081吨,华池香菇首次走出国门、出口日本。加快乡村建设,聚焦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和服务提质,强化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和协同推进,加快42个省级、13个市级、64个县级示范村建设。深化“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开展村内练2907次35905人、乡内比522次14523人、县内赛13次234人,持续强素质、提能力,比贡献、促发展。

抓培训、广引进、重交流促人才振兴,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一是重点“培”。实施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全员轮训,示范培训乡镇党政正职、村党组织书记943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采取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实操培养等形式,培训高素质农民11453人、合作社理事长1150人、乡村振兴管理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330人。环县实施肉羊产业管理人才培育“千人”计划,注重储备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引”。坚持全职与柔引相结合,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486人,增长48.5%,其中引进乡镇医疗人才47人、国内外农业人才7人。三是多方“派”。坚持基层导向,下派“三区”科技人才92人、科级特派员542人。持续开展东西部人才协作交流,选派301名专技人员到天津挂职学习,从天津引进317名专技人员派驻乡村振兴一线服务。四是激励“下”。针对当前农业科技人员“浮”得起来、“沉”不下去的问题,安排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科技、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系统研究,加快政策集成,建立完善乡村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各类人才积极主动到广大乡村展才华、显身手。

建机制、重引导、育载体促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一是融合治理健全机制。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巩固提升环县国家级、合水县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多方参与,采取符合农村特点有效方式,实施思想教育铸魂、文化利民惠民、文化传承发展、乡风文明提升、网络文化建设、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教活动,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坚固、繁荣兴盛。二是正面引导营造氛围。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县级融媒体平台开辟弘扬乡风文明专栏4个,刊发美丽乡村建设、“五美”家庭、孝老助人、文明祭祀、生态产业等主题稿件220多篇,在文明甘肃、文明庆阳、掌中庆阳刊发纪实稿件70多篇,利用出租车、公交车、沿街商户LED屏滚动播放移风易俗宣传语1万多条(次),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6场(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14万份,受教育群众30万人(次)。三是丰富载体深化认识。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政策规定、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活跃充实文化生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等内容,结合“喜迎二十大”“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主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助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弘扬孝道•礼敬先贤”“童心向党•筑梦未来”“弘扬传统文化•欢度端午佳节”等集中宣传活动600多场(次),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

治污水、防污染、抓整治促生态振兴,找准乡村振兴“支撑点”。一是规划引领抓污水治理。落实“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成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水质监测全部达标。针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档立卡搬迁户数”或“同步搬迁户数”超过100户的24个村庄,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实施2022年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个,目前建成8个。统筹做好市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确保用水安全。二是常态长效抓污染防治。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利用计划,统筹防控种养污染,加大执法检查,实现绿色防控覆盖率42%、农药有效利用率4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6%、尾菜处理利用率4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1%,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稳定在100%。实施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建设项目,建成示范村11个,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和高效设施,提升乡村减排降碳能力。三是聚焦短板抓环境整治。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深化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34704户,累计建成24.2万户,覆盖率44.94%;清理生活垃圾1.53万吨,拆除乱搭乱建9664处。实施国家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退化林修复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15%,乡村增绿,颜值“臻”靓。

强堡垒、砺队伍、抓共建促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一是创先争优建堡垒夯基础。对照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规范,分类推进农村星级党支部建设,创建五星级党支部38个,31个村级党组织受到中央和省委表彰奖励。加大投入保障,村级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年办公经费达到5万元,村干部年均报酬达到3.3万元。二是优化功能抓选配强班子。注重配备熟悉“三农”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县(区)党政班子配备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干部58人,占比51.8%;乡镇班子配备“五方面人员”277人,占比24.8%。注重从产业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7.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6.9%,“一肩挑”比例达到91.4%,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三是强化帮扶聚合力促振兴。市县(区)党政班子成员带头联系391个村党组织,市县部门与570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接续选派1762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注重选派113名退出领导岗位、尚未退休干部到村帮扶,选派29名市县(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涉农部门和重点乡镇双向挂职、磨砺提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