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木耳丰收季,增收“好光景”
近日,连绵阴雨落幕,两河镇廖坝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迎来椴木木耳第三茬采收高峰。田间地头,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布,上百名群众穿梭其间,手指翻飞间,一朵朵肉厚朵大的木耳便落入筐中,欢声笑语与忙碌身影交织,勾勒出一派丰收图景。

“在家门口干活,挣的都是现钱,心里特别踏实。”廖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正在忙碌的村民淡玉珍直起身乐呵呵地说,“这几天木耳长得好,我一天能挣小两百元,给家里贴补家用是足够了。”

据了解,两河镇本次采收采取按斤计酬方式,每斤鲜木耳劳务费1.5元,当天参与采收的群众超100人,日采收总量达5吨以上,人均日增收150元。截至目前,基地前两茬已累计采收干品木耳5吨,第三茬预计可采收2.5吨,总收入将突破60万元,“家门口就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两河镇还以廖坝村为核心打造椴木木耳规模化种植基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施全流程统一管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组织联合社定期为各村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村集体与能人大户共同发展,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实现了群众“顾家、增收”两不误。

同样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还有豆坝镇豆坝村村民。寒露过后,该村地栽木耳进入第5茬采收季,一个个肉嘟嘟的黑木耳从菌棒中探出“脑袋”,密密麻麻、乌黑发亮,在阳光下泛着润泽光泽。老乡们穿梭在菌棒间熟练采摘、装筐,不一会儿筐子便满溢新鲜木耳。
“我家种植了50万袋地栽木耳,今年的地栽耳片大、肉质厚,每袋能采收4到5茬,算下来净利润超过20万元。”豆坝村村民杨宝红欣喜地说。

截至目前,全镇三大产业园共发展地栽木耳430万余袋,年产值达200万余元,带动200余户群众实现年均增收5000元,这朵小小的“黑木耳”真正让豆坝群众端牢了“产业饭”,走上了稳健的增收之路。如今,地栽黑木耳已成为豆坝镇探索出的高寒地带特色的“致富钥匙”,更成为全镇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幸福引擎”。

朵朵黑木耳,绽放“致富花”。康县这一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走出了一条村集体与群众“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陇南康县发布
编辑:王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