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综合施策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先后制定印发了《甘谷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甘谷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甘谷县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集成推广化肥减增效技术,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作物基料、生物有机肥等循环利用新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引进推广高效植保器械和低毒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提升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水平,持续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探索推广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有效提升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十四五”期间,全县建成回收网点22个,覆盖全县15个乡镇,在旱作农业地膜推广工作中,把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奖补机制,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以上。建立了“以奖代补”“以旧换新”“小商品兑换”废旧农膜回收机制,回收量从2021年2170 吨(回收率 80.53%)提升至2024年2548 吨(回收率85.65%,资源化利用率 89.48%),2025 年上半年达 2397 吨(回收率达66.94%,资源化利用率 73.34%)。 同时,大力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在马铃薯、玉米、蔬菜等作物大力推广应用加厚地膜、降解地膜,覆盖11乡镇达25万亩,有效降低了农膜用量。
强化尾菜就地还田,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在磐安、六峰、新兴等蔬菜主产区大力推广堆沤、直接还田、秸秆还田等技术,充分利用蔬菜尾菜资源,引导农户“就近就地处理”,推动尾菜还田利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化肥的零增长行动。从2021年1720亩(处理量22.62万吨,利用率45.13%)扩大至2023年19.98万亩(处理量13.85万吨,利用率53.7%),2024年全县尾菜治理面积25.26万亩(处理量达10.089万吨,利用率54.83%),2025年上半年处理7.5万吨。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县域内农资经营企业和营销商户除对日常销售进行电子档案和经营台账双重监管外,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加强对农资流动商贩和物流企业的监督,堵塞禁用、限用高毒农药及不合格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和宣传,规范了我县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在搞好农药市场抽检工作的基础上,排查农药可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隐患,组织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特别是对豆类、叶菜类、草莓等重点农产品,对毒死蜱、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重点农药,着力加强监控。对发现农产品中有禁用、限用高毒农药残留的,追根溯源、一查到底,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甘谷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