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乌江贡米品牌复兴与生态种植实践

2025年09月08日 甘肃三农在线 侯变变

图片5(1).png

甘州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但受益于祁连山雪水补给及黑河水系灌溉,形成独特的稻作生态环境。乌江镇作为核心种植区,位于黑河中游,富含硒元素的弱碱性土壤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共同造就了“乌江贡米”的独特品质—米香浓郁且维生素B1含量达0.13毫克/100克‌。该地稻作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拥有1300年种植传统的贡米文化。不过,区域整体蒸发量高,对水资源管理要求严苛,需依赖黑河径流与高效灌溉技术维持生产‌。

甘州稻作技术呈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耦合。乌江镇通过机械化插秧实现效率跃升,单台插秧机日作业量达20亩,较人工模式成本降低30%‌;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普及使亩产提升10%,且精准调控避免了化肥滥用‌。其核心品种“黑芒稻”沿用唐代选育的贡米品系,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抗逆性改良,种植全程禁用化学农药,依赖有机绿肥及生物菌肥维持生态种植标准‌。2025年新增的“稻+”立体种养模式(稻鱼鸭蟹共生)在元丰村示范,通过循环农业使土地产值翻倍,同时依托景观稻田发展生态旅游‌。这种技术体系既保留了古法贡米的种植基因,又通过智慧农业手段破解了戈壁农业的水资源瓶颈‌。

乌江贡米的复兴之路始于对传统种植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现代化转型的精准把握。其核心品种老稻子凭借黑河流域独特的水土条件,形成了生长周期长、硒含量达4.52微克/100克的品质优势‌。20世纪80年代因高产品种冲击而衰落,但在2016年后通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重建,乌江镇逐步恢复古法种植体系,采用苦豆子绿肥替代化肥,人工除草等,使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有机标准融合‌。202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标志着其品牌重塑的关键转折,当地通过2000亩规模化种植实现年产千吨,并引入稻花香2号试验田提升产量,形成历史传承与科技改良的双轨策略‌。

在生态种植实践中,乌江贡米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有机循环体系‌

采用农家肥底肥与苦豆子追肥的古法施肥技术,搭配生物菌肥替代化肥,形成“土壤-微生物-作物”的良性循环。人工拔草与苦豆子药用价值的利用,既抑制杂草又提升稻米风味,使农田呈现鸟语花香、鱼虾嬉戏的生态景观‌。

智慧农业赋能‌

通过机械化插秧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作业,日插秧效率达20亩/台,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300%。同时依托科研院所开发数据化种植系统,2025年预计亩产提升10%,在节水与增产间取得平衡‌。

产业融合创新‌

在元丰村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结合休闲农业形成生态闭环:稻田养鱼提供天然肥源,游客参与农事体验强化品牌认知,民宿度假延伸产业链,实现每吨稻米产值超8000元的经济效益‌。这种产-游-研融合模式,既保护了1300年的农耕文化遗产,又为“塞上江南”注入了新的生态活力。

综上所述,乌江贡米的复兴印证了传统农业品牌需以“科技护根、文化铸魂”。下一步计划扩繁老稻子、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稀缺资源最大化效益”,为干旱区特色农业提供范本‌。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