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岷县当归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双保险”

2025年08月20日 甘肃三农在线

图片

初秋的岷州大地,药香四溢。在麻子川镇大草滩村的千亩药田里,药农柳尕偏正忙着除草。“现在种药可讲究了,统一标准,还有‘身份证’呢!”她笑着告诉记者。

近日,岷县当归产业接连迎来重大利好:全省首部道地药材专项法规《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正式颁布,将于9月1日施行;同时,《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岷当归》国家标准也正式落地实施。这一“法”一“标”,如同为“千年药乡”的当家产业装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双保险”。

法治利剑,守护千年药乡根基

“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岷县当归,不仅是50万岷州儿女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是享誉全国的道地药材名片。然而,不规范种植、品牌保护乏力等问题,也曾困扰着产业发展。

图片

《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的正式颁布,这部“破冰之作”的《条例》,精准聚焦产业痛点,依托《条例》,岷县将健全“政府监管、企业引领、社会监督、药农自律”的多元共治格局,确保法规落地生根,从源头上守护“岷归”的金字招牌。

与法治保障同步,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历时近20年攻关制定的《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岷当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国家标准的空白。

图片

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农艺师包亚军兴奋地说:“国标的实施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极大促进岷县当归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擦亮‘岷归’金字招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标准化种植,“土药材”变身“金疙瘩”

“我们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农户行动、技术支撑四大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种植示范基地。”在麻子川镇大草滩村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镇人大主席陈书斌指着眼前整齐划一、长势旺盛的药田介绍。这里是岷县探索“七统一分”精细管理模式的缩影,从选苗育种到采收加工,全程可控,每株药材都拥有可追溯的“身份证”。

“种出好药,才能卖上好价。”陈书斌道出了基地的核心目标。岷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药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

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蒲树卫介绍,“2025年,全县建成4个这样的核心示范基地共3.6万亩,标准化率超85%,岷县已经成为全省最大、全国领先的优质药源基地。”

科技到田头,“把脉问诊”保丰收

中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当前正值田间管理关键期,科技的力量在岷县广袤的药田里无处不在。在禾驮镇和梅川镇的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育苗试验田里,岷县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郎建军的身影格外忙碌。

图片

“注意看,像这种就是早期抽薹的苗子,必须及时拔除!”“发现病株要连根拔起,撒上草木灰或多菌灵拌土消毒……”郎建军蹲在地头,耐心细致地向围拢的药农讲解当归、黄芪、党参等不同药材的管护要点和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开春以来,这样的“田间课堂”他已举办了20多场。

图片

“现在管护到位,秋天才有好收成。”禾驮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乔彦军表示,将持续邀请专家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全镇5.6万亩药材稳产增收。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也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魂。近年来,岷县结合实际,全力做好“药”文章,从种子资源保护、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精深加工等环节着手,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从中药材大县向中医药强县转变。

图片
图片

站在“两区两枢纽”的新起点上,手握“法”与“标”的岷县,正沿着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的道路笃定前行,让“岷归”这一大自然的厚赠与先辈智慧的凝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助力岷县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岷归”更辉煌的崭新篇章。

来源:岷县之声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