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 保障马铃薯产业安全
马铃薯是秦安县重要粮食作物,今年降水较多,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为有效预防控制秦安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保障马铃薯产业安全,8月15日,秦安县植保植检站在王铺镇文昌山流域马铃薯种植基地开展科学安全用药、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以及统防统治现场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村组负责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及部分群众代表等参加了培训现场会。
现场培训会上,秦安县植保站技术人员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趋势、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科学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互动交流,为群众答疑解惑,发放《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单。培训结束后,组织群众开展统防统治示范,共出动自走式喷雾器1台,无人机2架,共完成统防统治面积2000余亩。
截至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累计发生面积约3万余亩,预计发生程度比往年较重,针对当前情况,秦安县植保植检站通过统防统治示范,多方式广泛宣传,将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信息和技术传递到群众手中,提高了马铃薯病防控效果和防治效率。同时县植保站提出建议:一是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将病株连根及种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内撒施生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施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控制,隔10天喷1次,喷1-3次,阻止病害扩散;二是从现蕾开始至开花为止的块茎形成期,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2—3次,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在晚疫病流行高峰期,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噁酮·氟噻唑等药剂喷施 4~5次,与保护剂同时使用可提高防效,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 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为减缓产生抗药性,几种农药交替喷雾。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