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小种子“种”出大市场
眼下,正值制种瓜菜生长的关键期,在金塔县中东镇王庄子村葫芦种植基地,农户们正穿梭在田间,娴熟地为葫芦秧“掐尖打顶”,眉眼间的笑意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事画卷。
王庄子村村民李永花便是这片忙碌景象中的一员。她望着长势喜人的葫芦田,眼中满是喜悦:“以前,种的很单一,收入也低。这几年村里推广制种产业,制种公司推行订单种植,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效益挺不错的,每亩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今年我扩大了规模,种植30多亩葫芦,看这长势,丰收肯定没问题!”
如今,靠着制种产业,李永花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翻新了房屋,还购置了新家电,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曾经毫不起眼的“小葫芦”,已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李永花的故事,在中东镇并非个例。近年来,中东镇将瓜菜制种作为富民强镇的“引擎”产业,创新推行“种前签合同、收获靠订单”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发展之路。从葫芦到西瓜,从花卉到蔬菜,特色制种作物在标准化种植下焕发生机。2025年,中东镇落实制种面积4万余亩,预计产值达3.2亿元,产业振兴的铿锵旋律,在这片热土上越奏越响。
中东镇的蝶变,正是金塔县制种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坐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等的“天赋密码”的金塔县,如何让“小种子”长成“大产业”?
近年来,金塔县敏锐捕捉制种市场机遇,将制种产业纳入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的“重头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三管齐下”,引进网室制种、熊蜂授粉等前沿技术,引导种业公司、农业院校、种植大户等多方力量参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制种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让“小制种”成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塔产出的种子凭借超高纯度、强劲发芽率和绝佳商品性,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不仅畅销国内各地,更漂洋过海,远销美国、德国、法国等30个国家,在国际种业舞台上大放异彩。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蔬菜、蜜瓜、花卉等种子生产为特色的制种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品种多达160多个。随着国家级区域性西甜瓜良种繁育基地的金字招牌落户金塔,这片土地的制种潜力获得高度认可。这一“金字招牌”不仅是金塔制种产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更孕育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梦想。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