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精准发力 崇信县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近日,崇信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乡村品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强化宣传引导,凝聚整治共识。各乡镇通过组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结合大喇叭定时广播、微信群实时推送整治成果和环保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向群众普及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引导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良好环境与自身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推动“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观念转变。柏树镇党员干部带头清理田间废旧农膜、道路两侧垃圾,同步修整树池、培土浇水,让土地“减负”,为绿植“增援”;锦屏镇则通过“积分超市”等激励手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群众主动投身整治工作。
聚焦重点区域,全面整治提升。以观摩推进会提出的重点任务为导向,各乡镇针对道路两侧、沟渠河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易出现“脏乱差”的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整治。各部门与各乡镇紧密配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全覆盖式清理。黄寨镇组织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党员群众,对乡村主干道两侧的杂草垃圾进行清理,平整育林带;黄花乡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渠道淤泥、乱堆乱放等难点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全面清理垃圾杂物,拆除私搭乱建,维修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消除卫生死角。
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为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崇信县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拓展“5423”乡村治理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及时解决。新窑镇推行镇、村、社三级联动挂牌作战,将整治责任细化到个人,形成常态化管理格局;木林乡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旗红”引领“乡村美”,同时完善村规民约,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
注重生态融合,打造特色乡村。在整治过程中,崇信县注重生态与文化融合,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锦屏镇赵湾村以古槐文化为纽带,保留古树名木,铺设青石小路,使村庄古朴静美,每到夏天便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柏树镇木家坡村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建成乡村记忆馆,同时注重民风社风培育,持续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实现了示范村“颜值”“品质”和“内涵”的有效提升。
崇信县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面貌,也提升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未来,全县将持续深化整治行动,全力绘就宜居宜业、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