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精准实施果园改造提升工程 擘画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篇章
近年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以果园提质增效为核心,持续推进果园改造提升工程。今年是天水市实施果园改造提升工程的第二年,各县区抢抓有利时机,早行动、抓进度、促落实,全市完成果园改造提升4.09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102.3%,验收合格面积4.09万亩、合格率100%,兑付奖补资金9169.39万元。
强化统筹规划,绘制“发展蓝图”。一是提前安排部署。年初就在前期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安排部署果园改造提升工作,分解下达任务,明确推进措施,着力压实工作职责。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指导督促各县区立足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确保任务落实。坚持突出特色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根据立地条件和果树特性,科学合理选择适宜树种及品种,低海拔地区改大樱桃,山地改新品种花牛苹果,有条件地区改矮密苹果,品种老旧的高接换优新品种。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挖改重建和高接换优两种改造方式,全面更新改造老旧果园,全力提高果园整体生产效率和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果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宣传培训,构建“技术桥梁”。一是宣传普及政策知识。与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乡镇密切配合,采取线上线下集中讲授、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果园改造提升项目的政策措施,提高果农政策知晓率,同时通过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直接与果农进行交流,解答果农的疑问。二是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市级果树专家和技术干部42人,成立7个技术培训服务队,分组赴各县区果园改造提升建设重点乡镇,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座谈交流、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开展市级培训15期1800多人次,引导带动各县区分区域、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196期26753人次,线上参训32.23万人次。
创新驱动发展,展现“农业智慧”。一是注重技术创新。大力推广适应现代果业发展的立柱式矮砧密植模式、宽行省工高效栽培模式和绿色种植新技术,推动省力化、集约化、高效化、机械化发展。改造过程中,引导开挖丰产沟,回填土壤改良剂、秸秆、生物有机肥等;后续管理上,倡导使用生物低毒农药,向有机无公害生产技术转变,给果园减负,让农民增收。二是推动品种创新。通过引进新优品种和优良砧木,提高苗木纯度和质量,进一步丰富果品种质资源,优化品种结构。清水县引进受市场欢迎的秦脆、烟富8号等苹果新优品种以及俄罗斯8号、胜利等优良大樱桃品种,构建“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名特优”多元发展品种格局,推动全县果树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品种品系差异化发展。三是推广模式创新。学习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种植模式,为果园改造提升注入新活力。麦积区按照“农户为主、兼顾龙头”的原则,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在元龙、麦积、社棠、渭南、新阳、琥珀等镇,以集中连片规模化果园种植为重点,挖改老旧果园1700亩。秦州区林联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提升果园506亩,建成1万头生猪养殖场、2万吨生物有机肥和3万吨水溶有机肥生产线,形成了“果—畜—沼”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加强示范引领,打造“强劲引擎”。一是持续促进老基地改造。采取“集中力量办点、示范带动全局”的方式,促进老果园更新换代。麦积区以城郊南山15万亩花牛苹果基地为重点,确保南山万亩花牛苹果老基地不断提档升级、更新换代,将伯阳、马跑泉、甘泉、花牛、石佛等镇苹果主产区作为果园改造提升主战场,对主产区现有低质低效果园能改尽改、应改尽改,真正实现果业增效、农户增收。二是打造优质示范点。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果园作为示范点,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相结合,打造当地果业发展的样板,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2024年全市共创建22个果园改造提升示范点8840亩。
加强监督管理,构筑“安全防线”。一是确保建设质量。委托专人管理育苗,紧盯实施标准、面积、苗木品质,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果园改造提升任务。二是做好工作调度。天水市将果园改造提升工作纳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考评范畴,建立周调度季通报制度,严格核实工作落实情况,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做法,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4年共进行市级调度35期,通报进展情况2期。三是严把审核程序。各县区严格按照主体申请、村级自验公示、镇级核验公示、部门终验公示的程序,对核查验收达到标准的果园,及时足额兑付奖补金额,11月全部完成督查验收。
来源: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