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坚持“五抓五到位” 落实秋冬种工作
近年来,秦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扛牢产油大县责任,以试验创新为动力,以示范基地为关键,以技术服务为保障,积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试验示范结合、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稳步推进抗寒抗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不断提高油料产能,促进全区油料作物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全区油菜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13.8万亩,逐年增加到现在的18.4万亩;单产由每亩142.6公斤增加到164.2公斤,年平均增幅3.03%。
一是抓组织保障,责任落实到位。始终把粮油生产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粮油生产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粮油生产工作格局。同时与各镇签订粮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照省市下达秋冬种任务分解至各镇,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冬油菜任务面积落实到田间地块。制定出台《天水市秦州区产粮油大县资金使用方案》《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质高效单产提升工作方案》《天水市秦州区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扩种油菜项目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树立多种粮、种好粮、多打粮的鲜明导向。舍得下气力,增投入,近两年累计投入各类奖补资金1947万元,科学合理用足用好奖补资金,以大投入、大扶持保障油菜高产出、高质量。
二是抓基地建设,示范引领到位。今年秋冬种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扩面积、提产能目标,及早动手,及时对接,实地踏勘,谋划布局冬油菜生产示范片带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杨家寺、秦岭、牡丹、汪川、天水、平南等镇,打造冬油菜万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点16个,500亩以上示范点38个,开展冬油菜品种(系)比较试验、不同播量试验及不同模式试验。同时,根据今年筛选引进油菜品种测产情况,在全区西南高海拔地区主推天油15号,南部低海拔地区主推天油14号、陇油88(均为高油、低芥酸、低硫苷冬油菜品种),全面完成了抗寒、抗旱、高产、优质冬油菜新品种更新换代,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油菜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三是抓科技服务,技术保障到位。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广精量播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一促四防”等技术,全力确保油菜单产提升。紧盯秋播关键时间节点,为油菜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油菜种子34吨,补贴良种覆盖8万余亩,750吨肥料已完成招标采购,目前已完成冬油菜种植18.3万亩。结合“田间地头抓生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专题讲课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示范基地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培训指导48期3000多人次,为油菜高产高效夯实技术保障。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邀请甘肃农业大学、天水市农科所专家常态化指导油菜生产,解决了生产环节的技术难题。
四是抓装备提升,科技支撑到位。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积极引进推广油菜施肥播种机120台,植保无人机25台,收割机12台,拖拉机30余台,发展以农机为载体的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油菜施肥播种由人工撒施撒播向机械施肥播种提升,病虫害防治由人工喷雾防治向无人机飞防提升;收获由人工收获向联合收获机收获提升,耕、种、管、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同时将在第七个农民丰收节活动中评选“十佳”种粮油能手,奖励种粮油大户大型拖拉机10台,累计奖励将达到65台,持续激发种粮油农户的积极性,进一步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农机装备资金,有力促进全区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五是抓延链补链,政策扶持到位。深入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97家,家庭农场457家,国家级示范社9家(秦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粮油种植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38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着力补齐粮油加工短板,扶持绿昊农业、天水盈麦香、金河油坊、秦远合作社、辰洲苗木、天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企业开展粮油深加工,引进粮油加工生产线2条、开办榨油坊15家,带动农户全面参与粮油种植、基地务工、工厂就业,真正实现农民种粮油挣钱得利。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