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好“丰”景:秦州区1.1万亩大豆玉米迎来一地“双丰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秋粮收割的关键节点,秦州区带状复合种植的1.13万亩大豆玉米迎来最佳收获期。在田畴沃野间,广大种植户们正在利用晴好天气,开展抢收,将“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
在董集寨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片片田间,金黄硕大的玉米棒子,挂满秸秆。一垄垄豆荚上结满大豆。今是秦州区闫亮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合作社负责人闫亮峰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带状复合种植的400亩大豆玉米,仅玉米就收获了40万斤,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大豆玉米产量相比去年增产明显。
“按照农业局的技术指导,种了一穴两株的玉米,还套种了黄豆。今年种的模式比去年种的模式增产比较明显,长势比较好,玉米棒子比较大,都在24厘米以上,籽粒饱满。”秦州区闫亮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亮峰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闫亮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采取专用收割机将玉米收割成颗粒,秸秆粉碎后将深埋还田,增加土地肥力。
“我今年的收获模式和去年的不一样,想收成颗粒的,所以水分比较大,先收黄豆后收玉米,直接在地里收成颗粒,秸秆还田。”秦州区闫亮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亮峰说。
同样,在秦岭镇竹林村竹韵醇昶合作社的玉米仓储中心,一车车金灿灿的玉米被运回基地,村民们对玉米进行分拣、入仓。金灿灿的玉米压满了粮仓。
“从去年的300亩提升到了今年的500亩,通过去年的种植掌握了经验,种植的方式也提升了。我们从去年玉米每亩产量1000斤提升到1200斤,黄豆每亩300斤提升到400斤。现在我们开始收割,收割了第六天,收获了80余亩,估计一个月全部能收完。”秦州区竹韵醇昶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杜鑫说。
“玉米的含水量大,容易产生霉变,储存的地方有限,不利于储存,所以他们都采用延后储存。”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今年是秦州区落实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已经积累了更为科学的种植经验和推广模式,真正达到了一地双丰收的目的。全区11333亩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预计玉米总产在760万公斤左右,大豆产量在150 万公斤以上。
“‘3+2’‘4+2’种植模式,合理地调整了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生长空间,更有利于玉米的边际效应增强。大豆和玉米产量和去年相比,明显提高,一般大豆亩增产在50斤到100斤之间,玉米亩增产在100斤到150斤之间。”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连日来,秦州区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工作人员,在大豆和玉米的完熟期,对合作社和种植户的产量进行实收实测,力求客观、科学分析反映全年粮食增产的数据,为今后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粮食生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按照全省调查方案要求,我们抽选15个不同模式,有代表性的种植经营主体的地块,进行实割实测,每个地块按照3个小样本进行放样,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产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秦州区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金花说。
来源:看秦州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