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武威:深化农村改革 赋能乡村振兴“三个聚焦”激活农村改革“一池春水”

2023年10月20日 甘肃三农在线 林彩娥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途径,创新经营模式,不断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

聚焦开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局面,深层激发土地流转新活力。围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任务,紧扣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目标,着力推动政策扶持保障、经营权依法流转保障、管理服务体系保障“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强管理、促服务,全力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导产业有序流转,深层次激发土地流转在“深化农村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新活力。

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力度。先后制定印发《武威市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实施方案》《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及时转发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示范文本)》,为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强化经营权依法流转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加大典型引导示范,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流转、依法流转、有序流转。截至目前,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138.75万亩,其中企业27.7万亩、合作社32.52万亩、家庭农场9.56万亩、农户流转65.83万亩、其他主体3.14万亩。紧紧围绕“8+N”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功能,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17.6万亩,规模经营面积占流转面积的84.76%。强化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力度。推动建立县、镇(乡)、村(社区)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做到级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法规宣传、土地流转管理协调等工作。全市已建立县级流转服务中心4个、乡镇流转服务站95个、村级流转服务点1048个。加快构建“乡镇调解、县区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建立县级仲裁委员会4个、乡镇调解委员会77个、村级调解小组1048个,今年以来,受理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175件,调处175件,调处率100%。  

聚焦开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深层激发集体经济新动能。深入分析研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势,客观总结前期改革成果,全面总结经验成果,大力推广“三个一批”行动,着力通过以新赋能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新局、趟新路。一是盘活优势资源“促一批”。深度挖掘自然、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优势,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利用项目资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天祝县本康村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民族特色文化和天堂大景区,创办丹霞地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行“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民宿经济。利用蓟州区140万元帮扶资金,打造民宿11家;依托其他项目资金扶持兴办农家乐14家、农家客栈7家、购置山地观光车7辆,成功打造“穿越天堂”旅游路线,预计当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8万元。二是打造产业园区“带一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党建引领、村村抱团、联合发展”工作思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造集特色产业合作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储加销”企业为一体的集体经济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凉州区大柳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运行机制,投入资金1100万元创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建成全钢架拱型日光温室144座9.5万平方米,形成年产西瓜730吨、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产业集群,2022年大柳镇7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1.75万元。2023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6649.45万元。古浪县西靖镇坚持“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六道沟精细果蔬生产基地,引进并建成中国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羊如祥种羊繁育基地,实现羊产业、果蔬产业、粮食产业三大产业集约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三是兴办经济实体“强一批”。利用资源、资金、资产优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销售及乡村旅游公司等经济实体,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天祝县祁连村依托冰沟河旅游大景区资源,注册成立天祝冰河圣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将闲置30余亩林地打造为“山野里”露营地,发展“露营基地+亲子团建+围炉火锅+网红打卡”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祁连秘境”小程序,实现掌上推介点单,一键式结算服务,年营业收入预计突破40万元。古浪县兴民新村依托古浪县富民源农牧专业合作社,修建万只羊场发展羊产业,2022年实现收益33.53万元;投资建成1.8兆瓦村级光伏发电扶贫电站,通过发电累计实现收益647.96万元。

聚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模式,深层激发融合发展新合力。坚持以政策带动为“龙头”,规范完善为“基础”,强化管理为“抓手”,健全服务为“保障”,全面构建系统健全、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模式,广泛凝聚起三产融合发展和联农带农富农的强大合力。突出政策带动牵引。制定印发《武威市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赋能行动方案》《武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武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千员带万社”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牵引带动作用,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范运营水平、融合发展水平和指导服务水平,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助推合作社规范发展。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通过“抓整顿、抓规范、抓示范”,推动合作社在落实“五有标准”上提质扩量,在良种供给、基地建设、生产服务、加工销售和储藏运输上力求突破。落实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季调度制度,建立健全“空壳社”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与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衔接,自2022年以来,累计依法依规清理处置经营异常农民合作社238家。截至目前,全市合作社总数达7022家,规范化率达到79.58%,“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69.15%。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4家,省级示范社190家,市级示范社85家、县级示范社628家。完善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村采集、乡(镇)核实、县(区)录入”工作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等规模农业经营户“应纳尽纳,应录尽录”,实现动态管理。全市登记在册家庭农场8081家,畜牧业类占比55.58%、种植业类占比20.86%、种养结合类占比23.16%,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场8家、市级示范场49家、县级示范场505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服务渗透到生产各个环节,开展机耕机收、统防统治、农畜产品加工储存等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天祝藏族自治县泰润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795个。其中,农民合作社715家,占比89.9%;农业服务专业户35个,占比4.4%;企业23家,占比2.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个,占比2.5%;其他服务组织2个,占比0.3%。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