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武威:提高政治站位 主动担当作为 多措并举确保耕地地力稳步提升

2023年08月16日 甘肃三农在线 祁潇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社会稳定,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武威市始终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播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全力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突出责任落实,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一号文件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撂荒地整治等重点工作均进行了安排部署,严守耕地红线,促进粮食生产,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制定《2023年武威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武威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全市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粮食品质和效益只升不降。市、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生产任务,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县区到乡镇,面积落实到村到田块。聚焦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三农”重点工作,开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导服务5轮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40.51万亩,占任务的100.2%,超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突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对全市已整改整治的124宗、424.69亩“大棚房”问题进行拉网式巡查、“回头看”,现场督促所在县区对原整改不彻底问题及时加以整改落实,以问题整改推动“回头看”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印发《2023年武威市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县区、乡镇、村三级力量,对照“三调”未耕种耕地图斑、永久基本农田图斑、确权承包地图斑、粮食功能区图斑进行“地毯式”摸排,建全排摸台账资料,逐块登记撂荒地面积、类型等信息,查漏补缺,实现全覆盖无盲区。通过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购买社会化服务、亲友代种、自种、村集体收回等多种方式复垦复耕,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已整治45.61万亩,整治率100%。

突出基建支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扛起粮食生产责任担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6.1万亩,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8.44万亩,其中2019—2021年74.3万亩建设任务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累计完成投资约9.6亿元,2019-2020年44.3万亩已完成市县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2021—2022年77万亩建设任务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2023年47.14万亩建设任务正在有序建设中,已建成20.1万亩,年底可全部建成并发挥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全市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耕地质量逐年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减少30%,亩均节水40%以上,节省人工50%以上,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安全效益。

突出化肥减量,提升耕地质量水平。重点落实“改、培、保、控”四字要领。“改”: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盐渍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点389个,发布病虫情报25期,预报符合率90%以上,落实绿色防控面积369.1万亩次,农药利用率达到42.09%。建立苹果蠹蛾疫情监测与防控示范区8个,落实防治面积21.7万亩次。及时处理梨火疫疫情,累计落实梨火疫化防数量9770亩次。坚持以节水高效为方向,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253.5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51.4万亩,旱作农业技术45.1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农业用水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660个,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77万亩,累积推广有机肥457.1万亩,种养结合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

突出源头治理,预防耕地污染。强化尾菜处理利用,落实尾菜处理利用责任,培育壮大处理利用企业,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尾菜直接还田处理利用,流通环节肥料化、饲料化处理利用作为主要处理方式方向,集成推广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处理利用尾菜0.97万吨,综合处理利用率达64.67%。强化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畜牧业绿色循环模式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集成技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98%。扎实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使用量23851吨,回收量11742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49.23%。通过大户示范、宣传动员、集中推进等措施,引导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46.6万亩。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