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走好“增菜”发展路子引领农业现代化
宁县深入贯彻庆阳市委、市政府农业现代化总体部署,把瓜菜作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短平快产业,系统谋划、链式发展,走区域布局、一二三产融合、山水田林路房屋村庄一体推进的路子。2022年全县种植优质瓜菜29.5万亩(其中设施瓜菜3.3万亩),实现产值13.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860元。
一、立足兴业、挖潜扬势,区域布局“菜篮子”。选准产业。立足城北河川、九龙川、政平川“三川”水、光、热资源充足,群众历来有栽瓜种菜传统,统筹考虑市内菜品需求大、供应少、销价低等因素,确定瓜菜为全县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抓促。科学规划。落实“四化”要求,坚持设施菜+露地菜、精细菜+大路菜、食用菜+加工菜,企业、合作社、大户同农户一体化推进,区域整体发展,配套预冷包装、冷鲜加工,供大户、进超市,加工延链,打造10亿级产业链。出台全县瓜菜产业《2023-2025年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任务书”“路线图”。高位推动。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促、带头招商,推行“五个一”(一套推进班子、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出台一套扶持政策、组建一套技术团队、形成一套考核体系)机制,相关部门跟进督导、服务保障,乡镇具体负责、高效推动,定人、定责、定量、定效考评。
二、规模经营、标准生产,聚力建设“大园子”。建基地、扩规模。打破乡村组界限,解决“房、树、坟”等问题,以南义乡寨河、焦台,春荣镇昔沟,湘乐镇庞川4个村为核心,辐射4个乡镇8个行政村,建成北川万亩瓜菜生产基地1个、千亩设施瓜菜示范点4个、千亩露地菜基地5个,试验基地3处。引龙头、强带动。招引甘肃谷和春、山东皓海等企业6家,组建建柱、健华、鑫苑等合作社8个,集中连片发展。如甘肃华信推行“春季地膜菜+夏季复种菜+秋延菜”模式,种植松花菜、白花菜等蔬菜5600亩;咸阳绿丰惠承包大棚,种植贝贝南瓜100座。抓运营、增效益。标准规程上,制定《钢架大棚及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各类瓜菜栽植模式》等;技术应用上,推广“四种模式”(日光温室、五联栋、单体钢架大棚、中小拱棚),配套膜下滴灌、微灌、滴渗灌节水技术、14项生产技术(机械化施肥深松耕、无人机喷防、机械化起垄覆膜、穴盘基质温床育苗、高宽垄密植栽培、立体吊蔓栽培等);机具推广上,种、管、收、存等全流程集成引进先进机械,机械化率37%,2022年承办了全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暨新技术培训班;经营模式上,实行“六统一分”(统一规划、建设、种苗、农资、技术、销售和分户生产经营),探索“建管产销”一体化托管,推行马铃薯复种、食用菌“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提高经营收益。
三、育储加销、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子”。市场化育苗。对接市场前端,与市农科院、陇东学院等开展政学研合作,建成集约化育苗点5个,研培、引育清雅22甜瓜、中华椒王、浙粉802西红柿等高抗优质丰产新品种32个,年出苗3000万株,品种多样,特色互补。集约化保鲜。建成蔬菜冷藏保鲜库60座2000吨、冷藏车间1处,购置冷链物流车4辆,实现春提早、秋延后,周年生产、四季有鲜。地头式加工。建成日产20吨全自动蔬菜加工、包装生产车间1处,果菜和叶菜类、根茎类全自动生产线3条,就地分拣、切割、烘烤、酱制、包装,延伸链条。订单式营销。成立金种、鸿鑫等营销合作社4个,湘乐镇庞川、春荣镇昔沟基地与广东、福建等客商合作,定向供应南方市场;南义乡基地与采油十二厂、新庄煤矿、市县机关事务局、县内中学等签订直供协议,实现优质优价、产销两旺。2022年前11个月,较去年同期增收1.67亿元。品牌化发展。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全县无公害瓜菜面积8.6万亩,培育华信、绿仁、锦业等“甘味”区域商标6个,提升了市场影响力。
四、创新模式、利益联结,鼓起致富“钱袋子”。流转土地“收租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按每亩500-700元标准流转农户土地,一次性兑付流转费。如通过建设北川万亩基地,2998户群众年户均增收1700多元。地头务工“挣薪金”。储藏保鲜、加工包装车间成为就业工厂,将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业发展“菜篮子”,成为产业工人。如湘乐镇庞川、南义乡寨河基地常年用工28人,季节性用工230多名,人均年收入1.44万元。入股发展“分股金”。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甘肃华信、咸阳绿丰惠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和产品代销,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村集体以财政扶持资金、农户以自有资金入股并监督经营。如南义乡3个瓜菜合作社扶贫期间带动781户群众摘了“穷帽”,如今带动2个村集体入股80万元、年分红6.4万元,60户农户入股87.9万元、年分红4.4万元。培育产业“得现金”。北川万亩基地带动周边2486户群众种植瓜菜5400亩,年户均增收7800元,逐步成为职业农民。湘乐庞川基地带动5个村发展露地蔬菜650亩,每村每年增收10.8万元。治理环境“巧生金”。产业与山水田林路房屋村庄一体推进,结合“三拆一治一排”行动,近两年累计利用腾退苗木栽行道树4.6万棵,种植三叶草、月季80公里,庄前屋后栽金银花320亩,硬化通组和入户路48公里,清除残垣断壁2820米,改厕1540户,变废为宝装扮村庄环境,建成产业风情线5条,形成“现代农业+环境治理+乡村旅游+N”赋能发展局面。
五、集成保障、强化服务,趟出发展“好路子”。“政策+项目”牵动。整合项目资金,从产、供、销等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对新建钢架大棚、育苗温室、冷藏保鲜设施和先进农机械财政补贴50%,对规模优质露地瓜菜每亩补贴500元,对露地复种马铃薯每亩无偿投放150公斤种子和地膜。2022年,县财政列支2327万元。“技术+服务”推动。内培技术人员32名、选派科技特派员100名,外聘靖远、杨凌等地专家11名,长期蹲点指导。近三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7期(次),举办实地观摩23期,培训群众1.8万多人(次)。“金融+保险”撬动。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加强银政企对接,近三年落实瓜菜产业贷款1960万元。县财政对设施瓜菜和露地蔬菜保险保费补贴85%,2022年共理赔105个(户)161万元,实现应参尽参、收益托底。
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