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武威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2022年11月16日 甘肃三农在线 魏杰生

武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传统农业大市和西北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长远大计,充分挖掘寒旱特色农业蕴含的绿色有机特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根植于农业、符合武威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一、推进情况

一是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打破县域行政界限,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将农业产业向纵深推进。发挥南部山区“高原冷凉”优势,打造以高原夏菜、藜麦、食用菌、白牦牛等为主的沿山特色产业带;发挥中部川区“绿洲水土”优势,打造以设施农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沿川特色产业带;发挥北部沙区“沙漠光热”优势,打造以戈壁农业、特种果蔬、经济林果和沙生药用作物等为主的沿沙特色产业带。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三大特色产业带”布局基本形成,“8+N”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架势全面拉开,呈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良好发展格局,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政策支持,壮大产业规模。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用足用活全省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扶持政策,配套出台奶业、食用菌、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利用、亿级以上产业园建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持续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用地及科技创新、风险分担等方面政策供给,打出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组合拳”,每年安排用于农业的奖励补贴资金达5亿元。全市累计建成园艺作物标准园4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1777个、日光温室22.5万亩、养殖暖棚4388万平方米,奶牛、羊、猪、禽存栏和设施瓜菜、食用菌产量均列全省第1位,农业增加值连续8年居全省第1位。武威现代生态奶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凉州区生猪、民勤县肉羊、古浪县牛羊、天祝县藜麦及食用菌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勤县、古浪县入选“甘味”肉羊产业集群。武威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优质瓜菜、肉类、食用菌生产基地,所辖三县一区均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凉州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北方设施蔬菜供应基地。

三是突出科技赋能,提升产业质效。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聚焦短板、集中力量、重点攻坚,着力提高现代化种养水平。抓良种繁育,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建立了古浪羊如祥、民勤纯种湖羊等种畜繁育基地,全市牛、羊、猪、鸡良种化率均达到93%以上;建成凉州甜美蔬菜种苗、民勤人参果脱毒育苗、天祝藜麦研究院等种苗研发基地,日光温室优质种苗统供率达97%,工厂化优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居全省前列。抓良技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226.4万亩,年推广农艺节水技术250万亩、旱作农业技术45万亩以上,农业单方水效益已提高到26.7元。抓良机推广,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6.6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8%。抓科技服务,选派55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到社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立各类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42个,打造农业科技示范点46个,年培训农牧民60万人次。特别是今年引进实施的古浪县中化集团现代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项目,线下线上相互配合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集种植、收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农业种植水平。

四是突出主体培育,延长产业链条。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坚持用“工”字诀念好“农”字经,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绿色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壮大。着力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精准引进培育了伊利乳业、达利食品、牧原生猪、红太阳面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94家,实现了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全覆盖和链式扩张,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条。聚焦具有比较优势、规模效应和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梳理确定重点打造“牛羊猪菜菌”及粮食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聚力奶产业,大力推进以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生物医药、彩印包装为主的百亿级奶产业链。特别是武威伊利项目落地实施后,带动奶牛存栏量从2018年的2.8万头发展7.1万头,由全省第4位跃居第1位,占全省的17.8%,乳制品加工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到突破10亿元,实现几何倍增式发展。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31个,5个农产品、37个企业商标品牌分别列入“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名录,成功创建凉州区国家级、民勤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武威农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威市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品质优质、特色明显,但市场知名度、占有率还不够高,如武威市蔬菜品质优良,干物质积累丰富,但没有打响品牌,优质不优价;二是农产品多数都停留在“原”字号上,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密,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及水平不足是软肋和硬伤,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是短板和弱项,制约了产值的提升、收益的增长,如养殖类主要以活体和胴体分割销售为主,种植类大多还停留在“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的销售阶段,特别是全市肉羊设计日屠宰能力为1.2万只,但实际日均屠宰量仅有1400只;三是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仍然较少,特别是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标杆型、链主级龙头企业缺少,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质量不高,对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带动还不够有力,等等。

三、对策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扩规增量、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努力将武威打造成西北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甘肃乳都和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深挖“寒旱”特质优势,在推进产业扩规扩量上求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倍增行动,坚持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着力发展“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推动“8+N”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加快推进凉州区邓马营湖万头肉牛养殖场、5万只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古浪县金宇牧光互补2号牧场等项目建设,确保特色农作物种植规模达到200万亩以上,牛、羊、猪、禽饲养量达到3300万头只以上,其中奶牛存栏量达到10万头。

二是深入构建全产业链,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上求突破。突出绿色、生态、优质的产业定位,持续打造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的产业融合载体,深入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聚力锻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夯实以优质农产品供应为中枢的产业链前端,提升培强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中端,加快发展以现代流通体系为重点的产业链后端,形成良种培育、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增收导向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在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上求突破。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金融、财政、用地和税收政策支持,精准、定向、专项打造一批体量大后劲强、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推进各类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和规范提升。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上求突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持续推进以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整治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引进推广良种良法等实用技术,加快农作物、畜禽品种优化和更新换代;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售市场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从产地到终端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五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开展农业技术巡回服务,抓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队伍,为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持。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