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纪实
——回收废旧农膜、守护绿水青山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其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而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关键性农业技术措施,走出了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奇迹。该项技术的推广不仅促进农作物增产及作物适作区扩大,而且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该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在靖远县成功应用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以来,目前已逐渐推广应用到40 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上, 尤其是在蔬菜、玉米和瓜类种植方面应用广泛, 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覆膜面积从2015年的51.1万亩(含棚膜面积11.8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93.78万亩(含棚膜面积14万亩),增加了83.5%,地膜使用总量由3100吨增加到4970吨,增加了60.3%。由于地膜是一种由聚乙烯加抗氧剂制成的高分子材料,熔融指数(MI)高,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降解,其抗分解的特性使得残留于土壤中或进入周围环境中的地膜很难自然降解,随着地膜用量的逐年递增和使用强度的加大,残膜的污染问题已日益凸显,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农膜残留列为今后重点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2019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明确提出了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的目标要求。加快废旧残膜回收利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靖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县上先后出台了《靖远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开展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紧急通知》、《全县开展禁售禁用超薄农膜治理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印发靖远县第六个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靖远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乡镇、村(社)的回收责任,规定了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及废旧农膜的回收、加工、利用等方面技术标准和流程,突出了对废旧农膜污染的源头防控;加大了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和回收网点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了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为龙头、乡(镇)回收站、村级回收网点为主的三级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形成了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县、乡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废旧地膜回收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要给回收、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不同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2011年省财政首次安排1000万元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对全省24家深加工龙头企业和65家初级加工企业给予了资金扶持, 2012起,省财政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追加到2000万元,靖远县充分抓住这一契机,按照省市要求,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了一批采用先进加工工艺设备、具备一定规模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及回收网点。
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将靖远县列入了全省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建设(地膜回收利用)项目的实施区,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84万元扶持了1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2018年起,靖远县被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45个残膜回收利用示范建设县,我们紧扣“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治理环节,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回收效率、畅通交售渠道为主攻方向,统筹引导和督促“农户、回收网点、回收加工企业”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开展以地膜“以旧换新”、地膜回收利用环节“以奖代补”、废旧地膜专业回收网点建设、废旧地膜残留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活动。为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靖远县农业环保站组织回收企业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商讨制定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考核管理办法》,签订了《包片回收协议书》,明确了各加工企业的回收区域,量化了回收目标任务。各加工企业对责任范围内,特别是重点区域内的废旧农膜进行捡拾督查,对县内主干道及乡村公路沿线、田间地头堆放、树枝飘挂的废旧农膜进行清理,有效减轻了全县的“白色污染”。督促回收加工建立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回收明细台帐》、《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生产台帐》、《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销售台帐》、《靖远县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废旧地膜回收明细台账》。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的十年间,靖远县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470万元扶持了6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培育建立回收网点21个,培育专业化回收组织14家,专业从事残膜回收人员达到155人,基本形成了县有加工企业,乡镇甚至较大的村有回收站点的回收加工网络体系。企业产能由11年的0.36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0.5万吨,提高了40%以上。年回收加工量从2010年的1000多吨增加到2021年的3740多吨,残膜回收率从2010年的22%提高到2021年的80.5%以上,经靖远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连续多年定位监测显示,全县土壤地膜残留量残留量在2.24 kg·hm-2~48.33 kg·hm-2之间,平均16.09 kg·hm-2,从整体上说土壤地膜残留量整体成下降趋势,平均降幅达到10.3%,残膜回收的政策效应日益凸显。
宣传教育是提高废旧地膜捡拾率和回收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靖远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网络体系,在每年春播和秋收时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集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田间地头围绕废旧地膜对农村环境和农田的危害、废膜回收再生利用的好处、回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在乡村集镇开展集中培训宣传,近五年来共发放印有“回收废旧农膜、守护绿水青山”编织袋20000多个,印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多份 ,举办培训班60多场次,悬挂横幅50多条,张贴《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3000多张,并积极和农技中心、农广校等联系,使他们在科技培训的内容中加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并发放宣传画册,农民科学使用农膜,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参与防治“白色污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针对高扬程灌区覆膜面积大、劳动力少、农业机械化率高的特点,从优化耕作制度入手、积极引进示范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残膜回收机械,推广适时揭膜技术,从源头上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严格执法是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减轻白色污染的有效保障。《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每年春耕春播前夕,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主动与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严把市场准入关,凡是不符合省、市相关规定标准的农膜一律禁止生产和上市销售。对进入市场不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棚膜或者废旧农膜再生产品,依法依规予以查封、扣押。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在农膜招标采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口,不符合标准的农膜坚决不予采购供应,对焚烧、填埋、丢弃废旧农膜的行为严格查处。
创新是企业发展灵魂,也是企业抗拒市场风险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疲软,企业用人成本不断上升,废旧地膜再生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销售一度存在困难,靖远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积极引导地膜回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靖远县德维废旧塑料加工厂、杰魁废旧塑料加工厂自主研发的自动破碎机,自动抽砂机、自动分拣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能规模,确保了企业回收加工废旧农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除弊治病的决心,又要有遵循规律办事的自觉,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以绵绵之力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地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事业,一处处绿水青山的农村新画卷必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