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分类施策科学治理 甘肃敦煌市万亩盐碱耕地变身“希望田”

2025年08月13日 中国农村网 陆家木 郑海燕

初秋时节,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转渠口镇定西村、郭家堡镇梁家堡村的盐碱耕地上,棉花枝叶舒展、棉桃初挂,葵花盘饱满低垂,玉米秆挺拔粗壮,蓖麻果实缀满枝头……这片曾泛着白花花盐霜的贫瘠土地,如今被旺盛的绿意覆盖,焕发出蓬勃生机。作为敦煌市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示范区,全市万亩盐碱化耕地正通过科学治理向“希望田”蜕变。

据悉,敦煌市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在全市2个镇2个行政村实施,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面积达10050亩。其中,轻度盐碱区3093.44亩,中度盐碱区5628.87亩,重度盐碱区1327.69亩,同时,建立3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示范点,分别作为轻度、中度、重度盐碱治理项目的核心示范区。

在定西村的田间地头,种植大户牛文灵穿梭在作物间,看着自家地里饱满的棉桃和沉甸甸的玉米棒,满脸笑意:“今年在政府引导下,我承包了这边100多亩地,种了棉花、蓖麻、玉米、油菜、苜蓿、葵花等多种农作物。现在主要负责后期管理,具体技术方面,有技术专家来指导。以前种啥都长不好,现在看着这些作物长得这么旺盛,丰收有望,心里踏实多了!”

在郭家堡镇梁家堡村轻度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示范区,敦煌市农技中心的技术员正穿梭在抗盐碱棉花田里。她轻轻托起饱满的棉桃,查看抗盐碱品种石农1号与创棉512的生长情况,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更显生机。技术员手持记录本,仔细记录下株高、结铃数等关键数据。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棉花在改良后的土壤里扎根深厚,长势旺盛。

据敦煌市农业农村局项目副股长杨乃伟介绍,试点项目根据盐碱化程度划分轻、中、重三个示范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

轻度盐碱耕地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灌水压盐+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或“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模式。核心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耐盐碱作物种植”模式。

中度盐碱耕地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土地翻耕+农家肥+微生物菌剂”“灌水压盐+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 或 “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组合模式。核心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商品有机肥+耐盐碱棉花种植”模式。

重度盐碱耕地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或“灌水压盐+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拉砂压碱”模式。核心示范区采用“灌水压盐+秸秆还田粉碎腐熟+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耐盐碱作物种植”或“拉砂压碱+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商品有机肥+耐盐碱作物种植”模式。

通过这些模式改善试点区域的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同时开展田间试验,进行不同作物品种、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筛选试验,最终总结出适用于不同盐碱区的治理利用模式进行推广,实现盐碱耕地“有盐无害”的目标任务。

目前,三个试验片区的棉花、葵花、玉米、蓖麻等主要农作物均长势旺盛,丰收在即。敦煌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已持续开展作物生长观测记录,后续将继续监测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生长指标,总结形成可推广的盐碱耕地治理模式,为敦煌乃至西北盐碱耕地治理提供“敦煌方案”。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