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措并举稳步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在全面推进耕地安全利用的各项工作中,通过“早部署、促进度、强督导、提技术、严落实”的模式,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保障,摸清我省耕地土壤环境状况,确定了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大类耕地范围、面积。连续4年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布设省级协同监测点位等,在持续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成效和亮点进一步凸显。
摸清耕地土壤环境状况 对“症”防治
白银市白银区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按照“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稳步推进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将辖区内耕地安全利用类与严格管控类耕地任务面积分解到乡镇、村组、地块。依据白银区严格管控类耕地《建议种植名录》和近年来在安全利用区与严格管控区采集的农产品样品检测结果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做到对“症”防治。
白银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在春、秋季播种关键时节,指导农户严格管控和安全利用地块,有针对性地落实种植结构调整、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管控措施;全区重点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机械深耕等4项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做好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2023年,按照“巩固既有治理成果,动态掌握调控成效”的原则,委托第三方进行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明确耕地的安全利用情况,为今年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建议。
布设监测点位 带动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工作实效
陇南市近年来坚持把耕地治理作为打好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经过积极探索,把贯彻落实土壤防治法与实施“土十条”同部署同推进,耕地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从“完成任务目标”不断向“保全面、抓重点、出亮点”的思路转变,狠抓“防、控、治”,通过在200个实验小区种植50个不同品种小麦的田间实验,筛选出了5种低积累小麦品种,3种在严格管控区复合污染治理修复模式、4种在安全利用区修复模式,同时,提出严格管控区和安全利用区耕作制度,汇总超积累植物和低积累作物的名录,分别建立了作物种子库,探索出了适合陇南地区的治理模式。
省农业生态总站站长唐继荣介绍,2022年起,我省启动实施安全利用类及严格管控类耕地土壤农产品协同调查与例行监测项目,布设省级协同监测点位1300个,为验证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实施效果、核算全省耕地安全利用率及后续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奠定了基础数据支撑。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多年来,我省在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准确把握形势要求和方向路径。从思想认识、技术指导到工作调度、任务落实、督导检查等方面均做了详细部署。
数据统计显示,2020—2023年,我省连续4年按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有效管控土壤风险。经核算,全省耕地安全利用率比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分别高出了0.9、1.7、4.7 和 5.9 个百分点。
为强化本年度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今年上半年,我省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落实特定农产品禁产区划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他风险管控措施,同时,沿用“月调度、季小结”的调度机制,维护工作微信群平台,做好工作答疑指导。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联同相关部门在白银区、武都区、成县、徽县等地,先期开展耕地示范点选点工作;组织专家进行2024年度项目实施方案评审工作;联合第三方质控单位对样品检测单位进行工作座谈和实验室设备场地检查核对,确保本年度例行监测项目中各子项目顺利开展。
唐继荣表示,下一步,我省要把握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工作思路,持续加强实地督导。及时掌握相关市州、县市区的工作进度,适时进行通报。鼓励各县市区之间面对面积极沟通交流,抓好重点工作。强化各方保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抓好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