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杨金泉: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2月02日 甘肃三农在线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金泉

微信图片_20240202173033.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范例。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学细悟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立足省情农情实际科学谋划指标任务,围绕群众期盼把准工作落脚点,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集中发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聚力打造全域和美乡村,加力拓宽强村富民路径,加快推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甘肃“三农”工作新局面。

夯实粮食安全这个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们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甘肃贡献。坚持藏粮于地,全面落实高标准农田分区分类建设内容及投资标准、贷款贴息、考核评价等政策,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把配建调蓄水池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调蓄水池300座以上,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开展省级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先易后难推动治理改良。加快推进土壤“三普”工作,健全撂荒地整治利用长效机制,拓展耕地资源空间。坚持藏粮于技,创建12个玉米、小麦、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融合推进农艺农机,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开展育种攻关,加快新优品种自主研发、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统筹推进河西现代农机装备提档升级,着力补上精量播种、玉米去雄、种薯切块等适用机具短板。落实全省农业节水方案,大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收。

守牢防止返贫这个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全面落实“一键报贫”机制,提高监测时效性和帮扶精准度。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突出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补短板促振兴项目实施力度,持续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分类加强优势产业、薄弱产业、停运产业管理,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托管托养、入股分红、务工就业、技术服务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带动脱贫户稳定在140万户以上。协调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充分发掘各类就业帮扶政策的增收潜力,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支持乡村就业工厂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一县一园”建设,促进脱贫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继续举办好“津陇共振兴”“鲁企走进甘肃”活动,吸引更多东部企业来甘投资兴业。

抓实产业增效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面下功夫,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我们要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落实“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方案,补短板、扬优势,提质量、增效益,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打造10个百亿元产业大县,果、薯2个500亿元和牛、羊、药、菜4个千亿元产业。纵深推进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立体多面开展精准招商推介,签约落地一批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实施预制菜产业“双十双百”工程,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培育一批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大型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坚持培优创响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培育一些“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持续提升甘味品牌市场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绘好和美乡村这个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我们要立足甘肃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好历史记忆,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按照河西走廊地区、中部沿黄地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区和甘南高原五个区域和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三个类型,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管理,分区分类每年认定100个左右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省级“和美乡村”。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巩固提升已有成果,每年建成500个左右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带动市县同步开展。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以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为重点的“八改”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新一轮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巩固提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大力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模式和陇南市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甘南州“8+”基层治理等先进治理经验,打造一批能用、好用、用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用活农村改革这个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我们要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推进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有效办法。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整省试点,着力提升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500万亩次以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试点地区允许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向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全省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640.jpg

来源:《党的建设》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