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甘肃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十件大事
2022年,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为主要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助推了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将2022年度甘肃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十件大事发布如下:
农膜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顺利启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7亿元,在全省53个重点覆膜县(市、区)应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900万亩,农膜源头管控得到空前加强。“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的农膜污染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农膜回收率达到84.68%,连续6年稳定在80%以上,居全国前列。自2014年连续9年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就我省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典型发言。2022年全省960个地膜残留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我省覆膜耕地亩均地膜残留量为1.4462公斤,较2018年下降28.76%,农膜污染防治成效持续显现。
尾菜资源化利用亮点纷呈。扶持在4个蔬菜流通集散重点县区建设规模化尾菜处理企业,尾菜规模化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主营+政府补贴+菜库付费+社会共治”的尾菜处理利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建设1个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县,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和模式凝练总结。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2.03%,尾菜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积极推进。经积极汇报争取,省财政厅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支出列入省级财政预算,自2022年起每年安排44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了投入保障机制。印发《甘肃省2022—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明确了“十四五”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67%,持续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启动我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划定88个普查单元,有序推进实地踏查和标准样地调查。经普查,初步发现10余种严重威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的病虫害及50余种入侵植物,初步掌握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编写出版2部工作专著。主编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纪实》和《尾菜处理利用技术》2部专著正式出版,全面梳理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方面的工作成效、技术模式和典型经验,对全省各地推进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项技术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收录为全国典型。我省探索总结形成的“农膜有效回收与多元化利用模式”“节水环保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集约化蔬菜种植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3项模式和“尾菜堆沤肥还田技术”1项技术成功编入由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主编的《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与典型模式》,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技术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一批农场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场。经组织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机构申报推荐,通过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结果公示等程序,7家农场被成功授予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同时,由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组织全省农村能源系统同步申报,另有7家农场被授予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全省共有14家农场被授予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创建数量位列西部之首。
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完成的“甘肃典型种植区系列残膜回收机研发与应用”成果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与省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地膜科学合理使用区划研究”“废旧聚乙烯基农用覆盖地膜高值化利用研究”及“设施蔬菜尾菜原位还田技术优化”“尾菜发酵饲料技术推广及新产品研发”等共12项技术研发课题,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支撑(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成功举办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系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系列活动。2022年12月1日,通过线上方式召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坚持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省、市、县三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机构精心组织、扎实准备、踊跃参与,共开展业务培训、体系交流、经验分享3个板块7项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系统干部职工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锻炼提升了工作本领,广泛凝聚了工作合力。
顺利举行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为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战略,有效恢复土著鱼类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2022年6月6日,由省农业生态总站承办的以“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陇南武都举行,当日共向白龙江武都段放流重口裂腹鱼5.6万尾。
来源:省农业生态总站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