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下)

2022年03月22日 甘肃三农在线 李伯祥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我们不能满足,还要再接再厉。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2021年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强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2022年1月26日,春节将至,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进山村、访农户,在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考察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建等情况。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总书记此行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一张挂在墙上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作战图”上,清晰列明16个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名单,每一户的监测识别时间、风险分类、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解除风险时间一目了然。“很好。通过政策兜底,建立了长效机制。”一项项询问下来,总书记心里有了数。“这次来山西看了两个村,看到大家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我很高兴。下一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2022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安排。从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到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从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到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一系列务实举措与部署,成为人们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求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坚持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根本措施,聚焦产业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努力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坚持把促进脱贫地区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坚持把加强兜底保障作为重要支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做好兜底保障,及时纳入现有社保体系,保障基本生活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聚焦重点人群,健全监测帮扶机制; 聚焦持续增收,促进脱贫地区发展产业稳定就业; 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聚焦工作落实,推动巩固成果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加强系统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保障。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提升干部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持续纠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面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现共同富裕是陇原儿女的热切期盼,也是全省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十分牵挂,非常关注关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讲到“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甘肃长期都在同贫困做斗争”“我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实践就源于甘肃”。2013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甘肃视察,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五个方面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发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总攻号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既对全党全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又为我省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甘肃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全国脱贫看甘肃”的大局意识,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开展了一场“拔穷根、挪穷窝、消除绝对贫困”的反贫困攻坚战,以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撕下了千百年来“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甘肃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甘肃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省现行标准下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国家片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基础。千里陇原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牵手帮扶的动人场景,深深镌刻着聚力攻坚的奋斗足迹,精彩书写了伟大减贫事业的甘肃篇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各支扶贫力量义无反顾奋战在扶贫一线,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时代楷模”邱军、柴生芳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和典型。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鼎力支持、无私援助,投入帮扶资金,实施协作项目,帮助引进项目;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倾情助力,“光彩事业临夏行”“民企甘南行”“津企陇上行”“巾帼脱贫行动”“千企帮千村”等帮扶活动卓有成效。

甘肃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一排排黛瓦白墙的新房宽敞又明亮。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提起这段见闻:“我昨天到黄花滩那户老乡家,家里都是精装修,电视还是弧形的,我都没有那种电视。”话音未落,笑声阵阵。总书记接着说,我问老两口还有什么要求,这位乡亲掉了眼泪,“他说,哪有什么要求啊,想到想不到的都给了,千恩万谢感谢党。我们现在有民心啊,老百姓看到了我们是为他们做事。我们这个船啊,有人民的海洋牢牢托着。永远不要失去民心,永远要想着给老百姓办事。”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引导各级各方面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止返贫和帮扶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汇聚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磅礴力量。把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担好肩负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条底线,总结运用宝贵经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脱贫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从“我要脱贫”向“我要振兴”转变。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勾画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图景。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是陇原儿女的热切期盼,也是全省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甘肃省把广大农村作为重点地区,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路径,统筹“富口袋”与“富脑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提升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改善城乡人居条件,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更大力度打好脱贫成果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和生态地灾搬迁攻坚战。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灾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网格化开展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及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帮办了一批事实好事,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围绕重点任务“大练兵”,紧扣工作实际“大比武”,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得以延续,乡村两级干部工作能力大提升,基层干部比学赶超氛围浓。甘肃省开展的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及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具体举措了解社情民意,找到问题症结,做到精准施策,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解民忧,矛盾发现早,化解效率高,通过解决困难群体实际问题,结合目标任务、具体实际和行业特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组织动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效,既深化了理论学习,也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农村突出问题、回应群众强烈期盼;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从小事做起、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能做的事做起;鼓励基层首创,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典型示范带动,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生动实践;成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切中要害,固强补弱,具体地、务实管用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导向明,帮扶内容实,百姓受益多,直面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好地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党的温暖惠万家的为民情怀;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力、执行力、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基层基础保证,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增强了困难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更好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振兴乡村、富民兴陇的美好前景。成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实际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的有效实践载体,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成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切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成为一项见人见事见精神的小切口、大民生的务实举措;成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共产党好,新时代好,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新作为的生动实践。

 

我们现在生活的绿水青山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最壮丽的时代画卷。脱贫攻坚历史巨变历历在目,乡村振兴美好前景催奋进,陇原大地处处展现着鲜活生动的幸福画卷,处处展现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心中有杆秤,谁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心上,人民群众就会把谁放在心里。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90岁的老党员葛富银说,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困难群众,始终把困难农民放在第一位,不让农民住危房,历朝历代都没有。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杨咀村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脱小平激动的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好政策救了我的生命,让我有了今天的新生活。庆阳市华池县柔远镇刘沟村贫困户王奋元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绿水青山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从天津市北辰区到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的潘东说,华池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用鲜血、忠诚、担当、奋发,为我党的成长壮大做出了无私奉献。共同奋斗的路上有你也有我,我们应该手拉手一起前行,庆阳革命老区人民更应该享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庆阳市镇原县殷家城乡77岁的防返贫监测户张志录老人说,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吃水不愁了,道路平展了,山地变成平地了,我儿子儿媳治病有保障了!我们总不能啥都靠共产党,以后的好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三区三州是是随着脱贫攻坚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名词,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藏州县。“三州”是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东乡”,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水比油贵” “人背畜驮”“摔死麻雀渴死蛇”形容这里陡坡和干旱缺水,东乡半个县冬季断水。脱贫攻坚让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东乡群众吃水难问题。昔日连县城都很少去过的妇女,如今走出大山,带着自己的刺绣产品,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走向国际舞台。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66岁的马一狄里说“我是一个脱贫户,以前我们一家人饭吃不饱,喝不上水,到县城来回需要一天。如今,自来水拉通了,路修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感谢总书记,感谢共产党。我现在牛也养上了,羊也养上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残疾老人符仲贤靠易地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看见抽水马桶时热泪盈眶说:“这东西我以前电视上看到过,从没见过实物,更没碰过,做梦都想不到我老汉还能用上它,还是共产党好啊……”洛峪镇段家村全村过去无产业、无自来水、无硬化路,是出了名的“三无”穷村。如今走进段家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家家户户白墙蓝瓦、鳞次栉比,田野辣椒一望无际,茁壮成长。提起段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冯玮说,十年前的段家村吃水靠河边挖个坑,人们称渗沙水,家家户户用扁担挑这渗沙水吃。稍远一点的山里人往往人畜共饮一泉水,泉边周围牲畜粪便常常渗入泉水习以为常。如今自来水进村入户,有些人家还接进了厨房。全村许多人家用上了洗澡间,人人用水不发愁,扁担成了收藏品。十年前段家村的路,每逢雨季,污泥浊水横流,春天冻土消融,泥浆烂泥路难行。如今户户硬化路到了家门口,多年不见的雨鞋成了稀罕物!过去手电筒是家家的必备物品,如今太阳能路灯照的全村一灿明。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冯玮把他的微信名改成了“不忘初心。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76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曹进学老人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老百姓都像他的亲人一样对待,处处为我们着想,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不愁,吃饭、看病、上学都不愁,我们的日子像蜜一样甜!”。礼县农民蔺兑清说,“党的政策好,正赶上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县上,乡上来了好多人,给家里盖房子、水泥硬化院子、大门口的路面,拉上了自来水,盖牛圈、猪圈,连厕所都给贴上了瓷砖。这个时代太好了,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自己害病政府掏钱,我们过上了神仙一样的好生活”。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梁东村76岁老党支部书记马正喜说,现在水通了,路好了,房屋都翻新了!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英明的党中央! 梁西村三社51岁的脱贫监测户苏永红说,以前养二三头牛,现在养了八头牛;看病有报销,生活有保障,吃穿都不愁,都是党的政策好,以后的好日子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菜子坡村低保贫困户侯尚明说,帮扶政策太好了!共产党的干部把我们当亲戚一样照看着呢。通渭县农民何志诚说 “眼看着前些年缺吃少穿没钱花的农民兄弟,今日有房有车有产业,我会心地笑了,是感恩地笑了。国家现在强大,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正是这一个个数不胜数的生动精彩故事,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陇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以平凡造就非凡、以非凡成就梦想,在筑梦路上展现作为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华灯璀璨、美轮美奂。伴随着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交付礼兵手中。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就在这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代表队伍中,有来自甘肃省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也是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中郭朝明的儿子。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截止2019年3月,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83年开始,郭万刚子承父业,投身治沙造林。“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为了治沙,郭万刚和八步沙林场的干部职工豁得出去。春天,为了赶进度,大家伙卷起铺盖住进沙窝,柴草搭个地窝铺就睡,支口锅烧水泡馍当饭吃。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大家不断总结完善防沙治沙方法。一棵棵梭梭长新芽,一片片沙漠变绿洲,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不足3%提高到70%以上。苦干、实干、科学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郭万刚和他的团队,四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荒漠,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汗水浇灌沙漠,用科学方法守护绿洲,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历经千辛万苦,为古浪县防沙治沙闯出成功之路,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茫茫沙漠筑起一道道绿色丰碑,让一片片沙漠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尽情展现。治理完八步沙,郭万刚带领大伙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要山青水绿,又要日子富裕,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驰而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进,把脚步迈向了更偏远、更艰苦的风沙口。

青山为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绿色篇章,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六老汉”三代人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是脱贫攻坚的缩影和见证,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楷模。他们的事迹引人思考、催人奋进。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入选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22个集体之一,和塞罕坝林场成为生态战线仅有的2个入选集体之一。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计收入41张照片,其中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照片为其中之一,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甘肃人民,情系陇原儿女的温暖时刻。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和生态保护时,称赞“六老汉”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每一个时代楷模,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时代楷模为身处新时代的人们树立了榜样,让楷模精神继续闪耀绚丽的光芒。八步沙的故事,感天动地、催人奋进。“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体现着崇高的时代精神,他们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担当情怀,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求实作风,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坚强斗志,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甘肃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传遍全中国。“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人们以平凡造就非凡、以非凡成就梦想,在筑梦路上展现作为。这群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治沙人,谈起治沙这些年的坚持,他们都说,不能对不起老父亲的托付,不能把八步沙丢掉。他们的坚持创造了新时代“愚公精神”的传奇。如今,年轻的第三代治沙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相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林场的涵养下,古浪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周边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三代人,用坚守染绿荒漠,挡住沙尘,续写传奇。在这片荒漠变林海的陇原大地上,“六老汉”三代人的故事仍在继续,八步沙人的热爱与守望仍在传承。八步沙治沙经验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向全国推广。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甘肃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中国作家协会权威《文艺报》是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2019年8月3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脱贫攻坚的特殊战场》,文章谈了作者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八步沙》创作情况。作者悄悄地下去,不惊动任何人,默默地到八步沙深处,坐在沙丘上,或在沙漠里转悠,去认识八步沙,去体会八步沙人治沙的感觉,闻着沙漠的味道,感受着沙漠的气息,倾听着沙漠的声音,触摸着沙漠的脉搏......也许八步沙人在最初的艰难地治沙造林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伟大,更想不到他们的行为就是英雄行为,但保护家园和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初心和“善良”,是原始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这也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精神的见证之一。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当代的传奇,他们凝聚的精神脊梁,撑起了八步沙的一片晴空,书写了一段悲壮、豪迈、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位作者就是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陈玉福。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九大全国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50余部,1000多万字。主要文学作品有“八步沙”系列《八步沙》《治沙愚公》《绿色誓言》等,《八步沙》获2019年7月文学好书榜、2019年度十大文学好书第九名,《绿色誓言》入选建党100周年100部红色经典作品系列,电影剧本《八步沙》获中国作家优秀电影剧本奖、入围2020年中国电影基金十大优秀剧本扶持计划;电影《八步沙》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小成本最佳故事片奖,电视剧《八步沙》获国家100部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本奖,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长篇小说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奖项。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奋斗脚步永不停顿。中国故事是时代写照,把内含其中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实践基础生动揭示出来,既是对历史进程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当下新时代的最好激励,更是对未来的最好昭示。如何在复兴征程中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进的力量?唯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领导人民坚决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不让一个民族滞后,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小康的阳光照亮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小康。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底气。这一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梦想拼搏奋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志品质,彰显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品格。完成非凡之事,必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行动。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激荡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那是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担当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精神,丹心从来系家国的奉献精神……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激励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继续奋斗。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迈进,续写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壮丽的中国故事。

新时代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近些年中华大地上发生的最为壮丽的事业,是中国故事的沃土,是文艺创作展现脱贫攻坚成就,反映乡村振兴巨变,回应人民关切,凝聚磅礴力量,描绘乡村振兴时代画卷,谱写新时代奋斗华章的广阔天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国之大者”,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倾情投入、用心创作,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展示了中国文艺新气象,发挥了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让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小康美好生活,是人民创造的;小康壮丽史诗,是人民书写的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文艺工作者只有立足中国大地,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伟大的时代乐章,必然由许许多多看似平凡的音符组成。脱贫攻坚,气壮山河,乡村振兴,撼动魂魄。回望征程,书写巨变;讲好故事,坚定自信。脱贫攻坚见证新成就,乡村振兴书写新华章。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一个个生动鲜活故事,蕴含党的初心使命。正是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绘就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壮丽画卷,体现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浩瀚锦绣的中华史册上浓墨重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辉煌篇章和宝贵精神财富,寓意深远。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21世纪最伟大的世界故事之一”,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教科书。拥抱新时代、书写新山乡,真实记录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历程中的生动实践,反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全方位展现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艰难岁月、艰辛历程、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历史巨变与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以文艺力量赞美脱贫攻坚,讴歌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山乡巨变铸魂,以文艺记录时代,书写伟大人民,适逢其时,使命光荣,责无旁贷,意义深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恩格斯曾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立志于千秋伟业,向史而新,接续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也是一首豪情壮志的赞歌。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当代中国,江山壮丽,山乡巨变, 山河锦绣,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是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璀璨华章,是改变中国发展面貌的深刻变革,是提振亿万群众精气神的深刻变革,是书写新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变革。千年梦想终成现实,一诺千金的庄严承诺,彰显对历史负责的勇气担当,这一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这一光耀全球的伟大奇迹,辉映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历史性的跨越,新奋斗的起点,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辉煌写入历史,奋斗永向前方。唱响奋进凯歌 凝聚民族力量。浓墨重彩展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历史贡献,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创造新辉煌,胸怀千秋伟业,回顾奋斗历程,坚定历史自信,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聚焦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山乡巨变,回望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的山乡故事,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雕像,为人民捧出带着晶莹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新时代文艺作品,以文艺力量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昂扬斗志与坚定信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只有真正沉入生活深处、扎根新时代的山乡大地、投身山乡巨变的火热生动实践,才能写出有时代温度的精品力作。这是文艺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土地、伟大的实践致敬的生动实践,是用文艺回应时代,推出经典精品,向人民、向时代、向历史奉献恢弘史诗的选择和决择。记录时代风云,展现时代变迁,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中国已经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国还将继续书写新的伟大传奇。

千年大跨越,日月换新天。山河依旧,换了人间。千年梦想终成现实,百年奋斗硕果累累,踏上新征程的前进步伐更加激越铿锵。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将以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铸就新的历史辉煌,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挺进,社会主义中国一定能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电话13919160510同微信)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