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曹世勤研究员一行调研指导徽县小麦生产
当前,徽县小麦正值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因受气候影响,以小麦条锈病、蚜虫为主的各类病虫害陆续发生危害。
4月23日-24日,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曹世勤研究员,省政府参事、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站长鲁清林研究员一行4人冒雨莅临徽县,在县农技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良种场、种子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陪同下,深入伏家镇、银杏、水阳、永宁等乡镇,调研指导小麦生产并开展现场培训与交流。
曹世勤一行先行调研观摩了伏家镇山庄徽县良种场新品种对比试验及繁育田、银杏树镇庆寿植保田间观测圃、冬小麦品种国家区试、水阳镇水莲良种繁育基地、永宁镇泰伯蓝天系列推广基地,实地调研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并给予指导防治建议。专家们与技术人员在田间仔细观察,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气象气候变化和小麦生产情况,探讨交流,共同分析研判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小麦生产形势,共议防控对策建议。
在永宁镇泰伯村田间地头,专家为村民和种植大户开展了现场培训,讲解了徽县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识别方法,病害侵染机理和产生的为害,使用的农药和安全用药方法等。并在讲解后与大家开展了热烈的交流互动,通俗易懂地回答了各类生产技术的问题和技术难点。
曹世勤强调:徽县农技人员敬业尽责,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田,技术措施到位,当前徽县小麦生产总体形势好,徽县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技术应用措施到位高,以兰天系列、天选系列等为主的小麦主体品种抗病性强、丰产好、长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一是以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害普遍发生。条锈病在感病品种上普遍发生,如果防控不及时,严重流行危害的风险很大。目前生产上还缺乏有效的抗赤霉病的农药品种,发生风险很大,尤其是前茬为玉米的小麦田茎基腐病严重;二是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倒伏,部分已经发生倒伏。加之气候多变,对小麦生长不利,要抓紧时机,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三是防治办法要精准,包括用药量、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器械等方面都要选好,同时注意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准则和自我防护办法,及时收集治理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必须抢抓天气利用无人机防治和人防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治。防灾减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刻不容缓!
鲁清林指出:徽县小麦生产综合集成技术措施推广工作有效,以兰天系列为主的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和抗逆性表现很好,但目前生产上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更好的筛选示范推广新品种,准确掌握产量水平和籽粒质量,农技人员需针对试验田进行不同品种施药及空白区药效对比试验,设置好试验方案并做好病虫害发生记录,防效调查,以备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总结经验使用;二是防治要早,要及时,尤其是今年的雨水多的气候条件,条锈和白粉病都会严重发生,虽然兰天系列品种抗条锈病表现不错,但个别品种还会感病。气温回升后,病害会快速发生蔓延,如大田发病“穿黄袍”了,就有些来不及。三是农技中心应及时下发防控物资,并且要和专合组织、农户同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农户自防等多种方法,使病虫害能够在短时间得到遏制。
徽县技术人员也强调了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准则和自我防护办法等。
编辑:秦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