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 甘肃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忙
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之际,全省抢抓农时窗口期,将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利用同部署、同推进,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激励、宣传培训等创新举措,奏响绿色发展“春之曲”。
(古浪县春耕铺膜现场 图源: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国军)
抢抓农时 技术送到家门口
“加厚地膜在保温保墒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减少地膜残留,大家一定要积极使用……” 在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正为种植户们详细讲解加厚地膜的优势及使用方法。为了不错过农时,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各乡镇村组,大力开展加厚地膜推广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
在高台县罗城镇的农膜兑换点,农户们依照要求井然有序地排队登记、签字,兑换地膜。镇农技人员在现场讲解科学使用地膜的益处及注意事项,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农膜,确保新型农膜的利用率和覆盖率得以提高。“现在给我们农户兑换的这种加厚高强度地膜,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大有益处,污染小还方便捡拾回收,同时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我打算今年地里都改用这种地膜。” 常丰村村民陈增虎一边搬运农膜一边说道。
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何伟介绍:“自2022年起,甘肃省承担实施了中央财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通过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在适宜区域、适宜作物上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动实现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提升全省农膜残留污染防治水平。”
政策激励 科学使用助回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县区积极思考、充分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推广模式,有力推动了全省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地膜的可回收性。
武威市凉州区发布了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政策明白书。在凉州区政府采购的地膜供应商设立的定点销售处购买加厚高强度地膜的,0.015mm加厚高强度地膜每卷10千克,补助后的价格为69元;0.012mm加厚高强度地膜,每卷10千克,补助后的价格为75元。购买者需将购买凭证交由所在镇进行登记造册,核算覆膜面积,覆膜后还将进行实地抽查验收。
临夏州永靖县订购地膜531.5吨。在供应过程中,采用 “买二补一” 的方式进行地膜物化补助。同时,严格要求农膜加工企业以全县地膜供销回收站为定点购销渠道,确保按时为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并建立完善的地膜推广、销售台账。截至目前,已有322吨地膜顺利发放到农户手中,剩余地膜正按计划有序发放。
(临夏州永靖县地膜发放现场 图源:永靖县融媒体中心 刘志勇)
甘谷县农技中心主任苟宏伟介绍:“我们对实施的旱作农业项目区发放地膜时,采用一边发放新地膜,一边回收废旧地膜的方式,按照1:5(折纯)的兑换比例开展‘以旧换新’,即领取1公斤加厚高强度地膜,需上缴5公斤废旧地膜(折纯),有效提高了地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任务的落实效率。”
截至目前,甘肃已累计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280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67万亩,全省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省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7%。
精准宣传 环保理念入民心
广泛的宣传是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手段。在春耕生产期间,各地紧紧抓住地膜回收使用窗口期,借助抖音、快手、电视、融媒体等新型传媒和传统媒介,大力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政策宣传工作,对各乡镇种植大户、回收企业、回收网点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酒泉市瓜州县围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宣传培训85场次,印发《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1500余份,向1万名农户发送定制化提示短信,宣传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政策。武威市民勤县结合春季生产培训,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培训,向农民普及加厚地膜的优点和科学使用方法,宣传加厚地膜政府补助政策,引导农户积极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
目前,榆中县、古浪县、山丹县、秦州区等多地组织召开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推进会、培训班,部署工作任务、解读相关政策、解答农户疑问、贯彻回收理念,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何伟介绍:“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地膜残留的危害以及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的好处,提高了农民群众政策知晓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良好氛围。”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