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科技赋能农业 智慧引领未来
静宁县作为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以科技为引擎,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升级
静宁县与甘肃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重点实施新品种种子应用推广、玉米产业链延链补链等项目。通过科技赋能,曹务镇示范基地已实现秋覆膜5000亩,计划2025年推广饲草玉米、鲜食玉米等新品种种植2.5万亩,预计亩均增收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村,综合经济效益达1700万元。
智慧农业平台,精准服务田间管理
静宁县搭建“慧种田”智能应用平台,覆盖全县果园与农田,实时提供气象、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信息,指导农户科学管理。通过手机APP、微信、直播等信息化手段,农技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助力果农精准施肥、节水灌溉,亩产商品果提升25%。
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静宁果农”金字品牌
依托全国首个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静宁县推广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制定《静宁苹果栽培技术》教材,年培训果农4000人次。技术转化后,果园亩均增产商品果500公斤,带动标准化果园建设50万亩,培育专业果农2.8万名,“静宁果农”劳务品牌获评“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破解劳动力瓶颈
针对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静宁县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无人机飞防等专业化服务。通过“北劳南移”“南技北移”模式,组织3000余名果农跨区域务工,实现技术共享与增收双赢。
三产融合创新,延伸产业链价值
静宁县以苹果产业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建设智能分选车间、冷链物流中心和农文旅融合项目。通过“归雁工程”吸引返乡人才创业,发展果品加工、电商销售等业态,2024年苹果出口美国市场,综合产值突破125亿元,品牌价值达170.09亿元。
科技惠农政策支持,助力产业腾飞
静宁县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采购智能监测设备等,构建“科技+产业+人才”生态圈。2025年计划投入400万元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4万亩,推广立体套种模式3.5万亩,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