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2025年冬小麦冬油菜返青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的意见
2025年农技服务 第一期(总第288期)
当前,随着气温回升,我县冬小麦、冬油菜将陆续返青,为夯实夏粮丰收基础,要强化技术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冬小麦、冬油菜田间管理,努力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
一、冬小麦返青后田间管理技术
春季是构建冬小麦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壮秆大穗,实现穗足、粒多的关键时期。同时,春季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发育快。针对当前小麦生产形势,今年春季田间管理要以“控旺促壮、防旱防冻、病虫防控”为重点,分区分类,因苗施策,及早开展返青后春季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对实现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一)返青至拔节期
1.及早镇压锄划。早春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改善墒情,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利于根系吸收养分。旱地麦田应在地表解冻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划锄镇压,提高地温和保墒效果。对于已经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连续进行1~2次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实现控旺稳壮。镇压时要选择晴好天气,适时适度镇压,注意土壤过湿不镇压,以免造成板结;有霜冻麦田不镇压,防止损伤麦苗;拔节麦田不镇压,以免伤苗死苗。无论苗情好坏,拔节前应尽早划锄1次,通过中耕保墒防冻、促弱转壮。全面划锄应遵循行间深、株边浅。对弱苗麦田,在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施浅锄细锄;对旺苗田,行间划锄深度应达到3~5厘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深扎。灌溉地麦田,春季灌水或降雨后也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2.科学调控水肥。冬小麦返青后,及时开展苗情调查,因地因苗施策,进行科学追肥。旺长麦田,以控旺为主,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降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对弱苗麦田,返青初期结合降水追肥以促进小麦生长,趁墒行间亩搂施尿素5-10公斤、磷酸二铵5~8公斤,拔节期结合降水再追施尿素3-5公斤。一、二类苗麦田拔节前后,可结合降水撒施尿素5-8公斤,促进小麦稳健生长。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在起身-拔节期灌水,利于形成大穗和小花结实,并结合浇水酌情追肥,可亩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各10-13公斤。
3.强化防寒抗旱。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倒春寒”发生前采取熏烟或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等措施预防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尿素8~1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促进恢复生长。针对春季部分地方可能发生的阶段性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蓄好抗旱水源,以应对干旱发生。对旱地麦田,土壤解冻后冬小麦拔节前及时镇压,提墒保墒;必要时可应用抗旱剂、蒸腾抑制剂等,增加植株抗旱能力。在拔节期间,可喷施6-BA和硼等溶液,促进穗粒发育。
4.严控病虫草害。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早春防治条锈病并兼治白粉病,可选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醚菌酯等农药喷雾防治。蚜虫可选用呲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农药喷雾防治。返青期结合中耕锄划进行人工除草,若田间杂草密度大,严重发生地块,可选用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炔草脂等农药品种进行化学除草。
5.强化控旺防倒伏。对旺长麦田,应于拔节前镇压控旺或在起身期至拔节初期喷施壮丰安、矮壮素或吨田宝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预防倒伏。一般在拔节初期,亩用矮壮素100~150克兑水30公斤、或壮丰安50~100克兑水30公斤、或吨田宝50毫升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6.加强田间管护。加强春季田间管护,避免牲畜啃青和践踏地块。春季风大,对于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麦田,要做好麦田护膜工作,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以防大风揭膜。
(二)孕穗期至灌浆期
1.因苗科学追肥。对于生育后期不脱肥的麦田,不必追施氮肥。对有明显养分缺乏症状或高产麦田,可在抽穗前后趁雨酌情追施尿素,以主攻穗粒数为主,保花增粒。小麦抽穗后,及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分蘖成穗和灌浆结实,增加粒重。
2.落实“一喷三防”。在小麦生长后期,通过一次混合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可防病(锈病、白粉病等)、防虫(蚜虫、吸浆虫等)、防干热风、防早衰,同时可达到补肥、保粒增重,确保丰产增收。从开花后6~10天开始,进行1至2次“一喷三防”,每次相隔7~10天。
3.抗旱促丰收。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孕穗到灌浆前期进行灌溉防旱;落实化控防旱措施,在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硅肥,并与杀虫剂、杀菌剂配合使用。
(三)成熟期
抢抓农时,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适时组织抢收并晒干烘干,尽量避开连阴雨,防止穗发芽、霉变、落粒、倒伏等现象,抢收减损,保丰保质,实现丰产丰收。
二、冬油菜返青后田间管理技术
(一)返青期
返青期冬油菜田间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为主。可结合除草进行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提高耕层温度。同时旱情严重地块要及时清除田间枯叶,减轻病虫害发生。冬油菜是喜肥作物,在早春开始返青时,露地油菜及早沿行间搂施化肥或雪(雨)上追肥(即遇雨雪时配合降雨雪追肥),地膜油菜可用“葫芦头”穴播机在行间进行穴施化肥,化肥施用量依地力情况而定,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可促进早发快长。
(二)蕾薹期
蕾薹期薹高每日增长2~3厘米,是搭好高产架子的重要时期,应以“快发稳长、增加分枝”为主。可结合降水、灌水和中耕及时追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为油菜枝多花朵、增加角果数奠定基础。在返青期未追肥的田块要追施薹肥,一般亩追尿素6~8公斤或施碳铵10~12公斤左右。春季天气多变,蕾薹期易发生倒春寒现象。倒春寒冻害致使蕾薹茎冻伤或冻死,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危害程度越重,可减产30%~50%。要密切监测气象变化,及早预防,可采用地头烟熏、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倍液)或冻害发生前叶面喷施“碧护”5000~7500倍(1克兑水5~7公斤)+甲壳素或高钾叶面肥等方法预防,提高油菜的抗冻性,减轻冻害程度。
(三)开花期
油菜开花期管理应以“延长花期、保花保果、提高结实”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初花期、终花期各灌一次水为宜,浇水的原则是初花期多、以利延长花期,提高油菜的结荚、结实率;终花期要少,防止贪青晚熟和发生倒伏现象。灌足花期水的同时要进行叶面追肥,一般采用2%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0.2%的硼砂混合液,在开花期前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至3次,克服花而不实,保花、增角、提高结实率,增加果粒数、千粒重和含油量。花期可每隔3~4天采用无人机飞行4次左右进行辅助授粉,提高油菜结实率,时间以晴天上午9~11时为宜。
(四)终花期(灌浆期)
终花期易受蚜虫为害,该时期应以“病虫防治、防止倒伏”为主。针对蚜虫可用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0倍液+增效剂或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增效剂防治。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可用石硫合剂0.3~0.5度喷雾,还可用40%的灭菌丹可湿剂600~8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等防治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的发生。为防止倒伏,终花期不宜灌水。
(五)收获期
油菜为无限花序,开花延续时间长,角果成熟不一致,应掌握在全田70%~80%植株变黄,角果呈现淡黄色到蜡黄期时适时收获,防止裂角、落粒的损耗。收后堆放5至6天,待后熟后打碾脱粒入库,做到颗粒归仓。机械化收获,注意角果与植株含水量不宜过高,以免增加机损率降低产量。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