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多种模式驱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肃州区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多种模式为引领,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有力地促进了粪肥还田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肃州区将重点放在粪肥还田模式的创新与推广上,通过“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堆沤+种植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场的资源优势,将粪污进行简易快速腐熟处理,为种植合作社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养殖与种植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闭环。“养殖户+有机肥生产企业+种植基地”模式则搭建起了养殖户、有机肥生产企业和种植基地之间的桥梁,养殖户提供粪污,有机肥生产企业将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再供应给种植基地,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而“专业合作社+生物有机肥还田”模式,突出了专业合作社在生物有机肥推广和应用方面的作用,通过集中力量,将生物有机肥精准施用于农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为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依托这三种模式,肃州区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建立了 1个万亩示范片和3个千亩示范区。这些示范区是绿色种养循环的“试验田”和“展示窗”,不仅为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周边地区树立了榜样,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肃州区精心打造了“服务主体+农户订单”“有机肥企业+种植农场订单”的利益链接机制。不仅提高了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肃州区积极与河西学院联合开展技术试验及效果监测评价工作,完成了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有机无机配施、水盐扩散等7项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还田模式中的最佳肥料施用配比。校地合作的模式,实现了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农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了肃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为推进长效机制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