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持续为农田“问诊把脉”——做好农田残膜监测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4年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准确掌握农田地膜残留底数,切实保护土壤环境,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网络,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庄浪县于10月中旬—12月上旬,历时50多天时间,全面完成了2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的残膜取样、洗涤晾晒、反复称重、数据整理、系统录入和报告编写等系列监测工作。
一、外业调查。9月中旬,组织人员通过GPS精准定位,对2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进行了实地踏勘,详细了解并掌握了各监测点位种植信息、耕作方式、收获时期等;10月中旬-11月上旬,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使用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系统,
农田残留地膜过筛取样
二、样品处理。对残膜样品,第一步对样品进行初清洗,拣出作物秸秆、根系、树叶、草根等大杂质;第二步利用水桶、水盆、洗洁精及孔径2mm筛子二次洗涤清洁、除杂提纯;第三步在处理卷曲残膜风干晾晒的同时进行三次除杂。经过多次浸泡、清洗、反复晾晒、除杂,连续称重
残留地膜样品清洗
三、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抓落实。农田地膜残留调查工作时限紧,要求10月下旬前完成监测点位采样任务。紧抓秋粮作物收获后的半月有利时间,我们提早规划采样路线,备齐调查工具及取样用品,调配农环技术人员,将监测点位分工到人、责任靠实到人,并安排1人专门把关调查取样质量,确保农田地膜残留取样不漏地块、不漏样方、不漏碎片,监测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残膜样品晾晒
初检复验抓质量。在样品称量的处理上,将人员分组为初检组和复测组,初检组对所有样品碎片进行第一次细数,利用0.0001的分析天平称量恒重,复测组对样品进行第二次细数和称量,对初检结果复测复查,数据不一致则两组再行细数、细称,直至数据记录一致方可。同时留存20个监测点100个样方清洗、晾晒、称重的图片和数据,按时上传至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监测系统。确保数据统计全面、填报信息完整、结果分析精准。
残膜样品称重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