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产提升促发展 藏粮于技保丰收——山丹县马铃薯单产提升典型工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山丹县始终把马铃薯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从基地建设、良种运用、贮藏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促进马铃薯单产和效益持续提升,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县
2024年,山丹县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发展思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配套,持续推动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带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县建成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栽培、机械化作业、绿色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为主的马铃薯综合集成技术单产提升万亩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2.3万亩,千亩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1.2万亩,百亩示范方10个,示范面积0.1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12.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8%,较2023年增加2.7万亩。示范区创新推广“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施肥增效+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助力示范区大西洋马铃薯平均产量达新高,实现面积、单产、总产3连增,有效带动全县马铃薯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取得的成效
单产提升效果好。
高产高效模式多。在核心示范区探索推广“水肥一体化+水溶肥+智能配肥机”和“机械深施肥+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六位一体种肥同播机”两种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水肥一体化+水溶肥+智能配肥机”技术模式。即在春播时结合机械深施肥技术,施肥深度15-20cm,在马铃薯上每亩基施2-3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同时基施42%(16-8-18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20-30公斤,苗期每次每亩推荐施用50%(20-10-20或相近配方)的水溶肥3-5kg,每隔7-10天灌水施肥一次,灌水量为每次10-15 m3,共3-4次;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每次每亩推荐施用54%(15-15-20或相近配方)的水溶肥4-5kg,灌水量为每亩10-15m3,每隔7-10天一次,共5-6次。该技术模式的优势是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施用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大幅度提升作物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肥用量,实现增产增收。示范数据显示,与常规种植相比,应用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及品质,大薯
采取的主要措施
突出区域优势。山丹县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稳步实施马铃薯产业提质升级工程,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加快结构调整,在海拔2300-2700米南部冷凉区形成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在海拔2000-2300米中部温寒区形成了商品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在海拔1700-2000米北部平川区形成了菜用薯生产基地,实现了区域化布局。
完善栽培技术。大力推广集施肥、点种、起垄、覆膜、覆土、打孔“六位一体”机械化种植技术,全面落实“播前选种关、土壤处理关、切刀消毒关、种薯浸泡关、药剂防治关”为主的病虫害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深入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轮作控病等优质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攻关,积极探索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以上,助推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
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以能人带动型、企业基地型、经营主体型、亲友托管型四种模式为主的土地大面积有序流转,促进了马铃薯种植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是2016年山丹县入选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0万亩以上,主推的大西洋品种
推广专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全力实施农技部门定点、业务团队建点、技术人员蹲点的“三点工作法”,大力推广1名农技人员结对N个新型经营主体、再结对其所在区域内的N个种植大户的“1+N+N”结对服务方式,扶持培育马铃薯种植大户、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产前开展优良品种、配方专用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统一配送,产中开展农田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和病虫害代防代治、统防统治等田间生产管理,产后开展统一产品分类包装及调运销售,深化了“立足主导产业、突出新型主体、紧扣关键节点、区域整体推进、全程全员服务”的30字农技服务
提升产业化水平。全县扶持建成种薯繁育企业4家,年生产微型薯(原原种)8000万粒,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生产、销售脱毒马铃薯组培苗、原
对策建议
聚力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突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的优势,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适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示范推广。加大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和保护力度,扶持种薯生产企业,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实现低成本、工厂化生产。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服务得力、监管有力的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努力提升种薯质量水平。
聚力打造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大力培育马铃薯土地流转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集中连片商品薯种植基地,推广以马铃薯垄膜沟灌、水肥一体化为主的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田间管理”,积极进行绿色生产基地认证,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聚力打造薯制品加工基地。从鼓励产地初加工、扶持精深加工、支持主食产品开发三方面入手,积极引进企业开展马铃薯精选、清洗、切块、切片、速冻等初级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全粉、变性淀粉、蛋白、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配方产品、营养配餐等,持续抓好马铃薯购销大户、协会和农户的贮藏工作,切实提升马铃薯加工储藏转化水平。
聚力打造重要科技研发推广基地。加强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强河西走廊马铃薯育种试验站,加大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力度,推动种薯产业振兴。加大与培黎职业学院、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国际马铃薯专家开展合作,解决技术瓶颈,培育新业态、新优势、新动能,提高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服务水平。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创新合作服务联盟,强化品牌打造,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加快马铃薯产业集群化发展。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