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赋能助力产业发展
今年,东乡县董岭乡董家沟村种植的马铃薯“冀张薯226”达到亩产5200斤,单个个体高达4.28斤,产量创下历史新高。曾经,这里的马铃薯种植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产量一直难以提升。但如今,通过示范软体水窖集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天上水”和“老池塘”,将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高产的良田。这一切都得益于临夏州开展的“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该行动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一线服务,有力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州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强大动力。
科技力量汇聚,产业体系全面构建
今年,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共组建肉牛、肉羊、玉米(优质饲草)、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耕地质量提升、小麦油菜、食用菌、花椒10个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服务团队。州农业农村局承担 6 个体系,建立 207 个基地;州农科院承担 3 个体系,建立 79 个基地;州林草局承担花椒体系,建立 30 个基地。十大体系共抽调 1100 名州、县农业科技人员,结对服务 316 家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核心基地、示范基地与推广基地多层次的产业示范网络。
临夏州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郭青范介绍说,在品种与技术推广方面,引进示范动植物新品种198个,推广新技术87项,示范面积5.1万亩,辐射推广面积18.285万亩。经测产,农作物平均增产幅度18%,牛羊养殖效益平均提升18.93%,花椒提质增效16.5%,项目区实现了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高效化、技术规范化。
新技术新应用,产业效益节节攀升
临夏州围绕建设“肉牛、肉羊、马铃薯、中药材、玉米(优质饲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蔬菜、食用菌、小麦油菜、花椒”10个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肉牛、肉羊体系围绕关键目标,示范推广8项新技术,人工授精受胎率显著提高,示范点肉牛存栏量与出栏量双增长,存栏量较 2023 年增长 8.5%,出栏量增长 20%。三类基地年存栏肉羊 4.5 万只,基础母羊 2.05 万只,存栏率增长 10%、出栏量增长 15%。
牛、羊体系精准发力,编制 16 项技术指南,因地制宜指导调整基础母牛、母羊结构比例,推广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临夏州、县畜牧科技人员在多点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一照顾”“两慢”“三勤”“四定”养殖管理技术,帮助牛养殖成本降低648元,羊养殖利润由原来的159元提升至314元,养殖效益提高18.9%。
马铃薯体系引进 26 个新品种、14 项新技术,示范面积 1.7 万亩。黑膜覆土垄上微沟技术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效显著,分别比全州平均水平亩增产 337.57 公斤与 706.39 公斤,增产率达 17.28%与 36.16%。项目区良种率、配方施肥率、机械化率、病虫害防治率均达较高水平。
4月21日,临夏州、东乡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在董岭乡董家沟村阿依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项目暨黑膜覆土垄上微沟栽培技术、“一分田”工程技术培训活动。
郭青范表示,此次马铃薯产业体系核心基地技术培训活动,是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将“良种良田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发挥基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创新联农带农服务模式,让马铃薯先进适用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升马铃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全面推动全州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药材体系引进 10 个新品种,推广 10 项新技术,示范面积 8940 亩。优质种苗供给率等提升,机械化种植节约成本,亩增产10%,增加产值360元以上。
玉米(优质饲草)体系引进 65 个新品种,推广 12 项新技术,示范面积 6094 亩。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显著,陇青贮1号亩生物产量达6742.3公斤,为农民选种提供优质范例。
蔬菜体系引进 28 个新品种,推广 6 项新技术,示范面积 1250 亩。项目区高原夏菜与设施温室蔬菜亩产量显著增加。
食用菌体系引进 25 个优良菌种,筛选出 15 个优质品种,优化配方,总结栽培技术规范。生产示范种植规模可观,总产值达 2300 余万元,平均产量提升 10%以上。
食用菌体系在积石山县小关乡示范种植秋季反季菌菇,产品畅销各地,实现产值 855 万余元。康乐县千枫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新品种、改良养菌技术,质量和产量双提升,2024年生产的10吨鲜香菇经兰州海关所属金城海关监管合格后代表甘肃鲜香菇首次出口韩国市场,产值达28.5万元,展现出临夏菌菇产业强大的竞争力,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
小麦油菜体系引进240份优质种质资源,选育出新品系与新品种,集成推广6项新技术,小麦与油菜示范面积可观,平均亩产均增产10%。
花椒体系引进10个品种,推广6项新技术,完成低产园提质增效和老园更新,嫁接无刺花椒,示范推广新产品,病虫害防治率提高,经济效益提升16.5%。
花椒体系制定发展措施,编制产业规划,召开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大会,制作宣传片,开通网站,启动商标授权认证,设计统一包装袋。上半年累计销售库存花椒400万斤,为椒农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临夏花椒“产-供-销”一体化,促进了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现场培训会在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举行。培训会上,州、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桃树种植、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知识,让全体参训人员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在示范区示范推广干旱山区软体水窖集雨水肥一体化技术、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等12项新技术,示范面积8241.95亩,辐射推广面积2.48万亩。项目示范区农作物总增产54.51万公斤,平均亩增产6.88%、增收50元以上。项目区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有机肥使用率达90%以上,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率达90%以上,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耕地质量等级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创新服务模式,助农促增收
积石山县地震后,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行动重点倾斜。甘肃省农科院挂牌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组建专家团队,建设6个农科小院。州农技中心、畜牧站、农科院、森防站等纷纷派出技术骨干,在积石山县开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土壤改良等全方位科技服务。截至目前,十大体系累计在积石山县举办牛羊养殖、农作物栽培、设施蔬菜种植等技术培训52期,培训农民4174人(次),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技术能手,为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特色产业恢复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
各产业体系构建完善的科技培训体系,通过“邀请专家集中授课、技术人员田间指导、外出交流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举办技术培训班433期,观摩实训8期,培训技术骨干1245人次,培训农民群众1.7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6万份。同时,利用各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次数达110次,扩大了行动影响力与群众知晓率。
采用“核心基地带示范、示范基地带推广、推广基地带群众”的服务模式,各产业体系与农民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技术服务指导、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就业、订单收购等社会化服务措施,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临夏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前行道路。在科技的引领下,临夏州正稳步迈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