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特色治理模式 让盐碱地焕发生机
2024年,在古浪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与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下,古浪县成为全省五个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县之一。通过科学论证、系统检测、分区治理和全面分析,古浪县在盐碱地治理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科学论证,明确实施区域
古浪县盐碱耕地23.2万亩,重度2.2万亩、中度3.2万亩、轻度13.3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靖、横梁、新堡等乡镇。尤其新堡等移民区乡镇环境恶劣、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且缺水。今年,省上专项资金支持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县委县政府领导积极协调争取,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甘农大、省农科院、省耕保站等科研院所专家多次实地考察,对黄花滩移民区耕地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科学检测。经省级专家反复论证,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盐碱耕地治理对于探索极度缺水地区沙壤土质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批复试点项目在古浪县新堡乡富源新村和兴民新村2个村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实施面积1万亩,其中轻度5000亩、中度3000亩、重度2000亩。
系统检测,确定治理模式
依据省农业农村厅试点项目治理要求,为保障治理成效,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多所科研院所资深农业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特别是治理模式和措施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7种适合极度缺水地区沙壤土质的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轻度盐碱地采取2种,中度2种,重度3种。同时,开展试验示范,对轻、中、重三种程度盐碱耕地分别选定1000亩核心示范区进行示范治理,并依托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在各核心示范区确定100亩试验地块,在相同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下,种植不同抗盐碱作物、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开展对比试验,为全县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收集数据、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在治理主体方面,按照“谁种植、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协同新堡乡将项目实施区域土地流转给雪川集团统一经营,便于“五个统一”,保证治理措施科学、试验数据可靠。在监督管理上,通过公开招投标遴选监理单位、第三方工程量复核单位、试验数据检测单位,并选派农技干部和农民群众代表现场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各环节达标。
分区治理,开展配套试验
古浪县根据耕地盐碱化程度,严格按设计方案和治理模式分区分类治理。按“亩均增施有机肥1.7t、土壤调理剂1kg或土壤修复剂2kg”模式治理,已施用有机肥8500吨、土壤调理剂2.5吨、土壤修复剂5吨,对比种植雪育和雪川系列马铃薯。中度盐碱耕地3000亩,按“亩均增施有机肥2.2t、微生物菌剂2L、土壤调理剂2.5kg或土壤修复剂2.5kg”模式,已施用有机肥6600吨等相应物资,对比种植马铃薯、茴香、油菜。重度盐碱耕地2000亩,按“亩均增施有机肥2.7t、微生物菌剂4L、土壤调理剂3kg,并进行大定额灌水压盐”模式,已施用有机肥5400吨等相应物资,对比试验种植9种绿肥作物,并开展大定额软管微喷灌灌溉压盐和精准滴灌。同时,扎实开展改良治理试验及品种筛选,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承担试验工作,一方面建立对比试验区开展改良治理试验,筛选最佳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对照示范区,对比种植多种耐旱、耐盐碱作物,筛选适宜种植品种。
全面分析,形成推广措施
古浪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盐碱地治理新模式,为同类盐碱地治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技术措施。经田间观察、实地测产及试验结果分析,轻度盐碱耕地适宜推广“深松耕+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模式,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马铃薯产量增幅12%。中度盐碱耕地适宜推广“深松耕+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模式,适宜种植高粱、甜菜等作物,萝卜、甜菜等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优。重度盐碱耕地适宜推广“滴灌压盐+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绿肥还田”模式,适宜种植燕麦草+箭筈豌豆,盛花期深翻还田改良效果更显著。盐碱地试验田监测显示,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有机质、pH值、Na+、K+、Ca2+含量等均有积极变化。古浪县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经验,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