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秸秆综合利用 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武都区作为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数量庞大,油菜、马铃薯、玉米等秸秆占据多数。2023 年全区秸秆总量已超过 16 万吨。全区秸秆可收集量 14.85 万吨 ,秸秆综合利用量 13.40 万吨 ,综合利用率达到 90.22%。
近年来,区内养殖业迅速发展,但秸秆产业化发展却严重滞后。而秸秆作为连接种养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纽带,在此背景下,项目扶持引导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将秸秆燃料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应用于种养和农业生产,实现“来源于农、用之于农”的循环模式,这对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今年,武都区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培育壮大秸秆产业,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稳定运行机制。以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一批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市场主体,打通、补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堵点和短板,探索可操作、能落地、可复制、能推广切实符合武都区农业生产发展现状的秸秆高效利用机制和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业农村减排降碳提供有力支撑。
武都区农村能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站长翟勇介绍道:“今年,我们区经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依托陇南茂烨生物燃料有限公司、陇南锦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陇南市金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家企业,建成三条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以便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加工处理。同时在隆兴镇、石门镇、汉王镇、琵琶镇、安化镇新建了5个秸秆收储点。同时,配备了专业的秸秆收储机械设备,并组建了专门的收储队伍。这些收储点主要负责收集、加工和处理周边群众种植的水稻、油菜、马铃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生的秸秆资源,逐步建立起了商品化的秸秆收储运和加工利用的运作模式。”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的不断推进,武都区的田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经困扰农村环境的秸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空气更加清新,乡村环境更加整洁。农民们也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武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向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步迈进。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