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秸秆高值化利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肃州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全省农业大县,典型的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区,全区耕地面积124万亩,农作物秸秆总量95万吨。为有效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土壤耕层变浅、制约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肃州区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施重点项目、完善政策支撑、创新机制体制等,不断优化秸秆利用结构,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使全区秸秆“农用为主、五化并举”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抓管理建机制,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区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靠实工作职责,强化推动落实。二是加强指导服务。以土肥、农技、畜牧等专业的中高级人员组建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企业开展技术跟踪服务,对秸秆收储企业、规模养殖场进行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定政策强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制定出台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产业项目资金450万元,集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具备一定生产、加工、销售规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应补尽补。同时,建立健全牛羊产业与秸秆饲草基地配套机制,一方面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收储中心、加工场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合理布局使用现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支持种养企业依托政策项目落实,规划建设机械化秸秆饲草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秸秆饲草储备库,推动秸秆就地转化、就近利用。
抓技术促转化,提升秸秆利用水平。持续加强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逐步健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利用秸秆粉碎机、柔丝机、裹包机、青(黄)贮窖等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形成了具有秸秆固体饲料、秸秆青贮、微生物发酵等成熟技术,全区年青贮、加工秸秆饲草7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牛羊饲草供给。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利用联合收割机、翻耕机、秸秆枝条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形成了以秸秆堆沤发酵还田和秸秆生产有机肥为主的秸秆肥料化成熟技术,以富农生物、陌上发等为主的4家企业年生产加工有机肥料10万吨以上。秸秆燃料化利用方面,依托中天新能源、金福泽牧业公司,大量推广使用以秸秆为燃料的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秸秆压块成型及炭化等成熟技术,年加工生产秸秆成型燃料1万吨以上。秸秆基料化方面,大力推广戈壁生态蔬菜有机基质生产、食用菌秸秆袋料生产技术,全区10万亩戈壁生态农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年推广使用有机基质1万吨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当前秸秆禁烧难、综合利用难、空气污染治理难、地力提升难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了玉米、小麦等秸秆打捆、青贮、裹包技术,杜绝了露天焚烧,提高了耕地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农村环境,探索出了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二是社会生态效益突出 。开展小麦、玉米秸秆收储、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等环节,有效遏制了秸秆资源的焚烧和废弃,缓解了化肥施用过多带来的土壤结构板结、肥力下降问题,促进了种养业结构调整,减少了粮食消耗,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社会化组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秸秆综合利用,促进了土地快速流转和托管,全区土地流转和托管面积达到了20万亩以上。同时,有效激励农民使用大型农机粉碎玉米秸秆,新型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服务机械,带动全区新增大中型拖拉机、秸秆收储运机械200余台套。在秸秆收储和规模养殖企业的带动下,全区秸秆收储体系得到发展壮大,全面实现了秸秆转化增值,使废弃之物变成绿色资源,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