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多措并举确保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顺利实施
为全面落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武山县结合全县实际,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广泛宣传引导,加强绩效管理,严格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加强组织领导。武山县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审计、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督,加强统筹,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同时,成立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
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武山县农技中心聘请省市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分畜禽粪肥种类制定相应还田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养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落实好关键技术。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开展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采取科技讲座、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等形式,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到位率。指导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提高粪肥腐熟质量、还田质量与施用技术水平。
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在推动产品提质增效、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认真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创新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严格监督管理。对项目进度、机制创新、责任落实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监督,定期不定期对以奖代补内容进行动态化核查。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对粪肥定期开展抽检,以核查结果落实补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项目验收程序,所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补贴资金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套取、滞留。建立全链条信息台账,督促规模养殖场、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基地做好粪肥收集、处理、利用的全过程信息记录,实现粪肥去向有据可查,监管不留死角。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