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订单万寿菊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成县县万寿菊生长阶段主要有三种病害。防治工作务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一、病毒病
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系统性病害,被称为植物上的“癌症”,一旦寄主植物被病毒侵染,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增殖,病毒也在不断增加,作物生长点受阻、矮化不长等情况,进而出现减产绝收。
症状:在苗期受害,植株矮缩,叶片细小、增厚、皱缩。花期时,上部叶片有皱缩现象,畸形,发生严重时叶片呈缺刻破裂状,花蕾畸形坏死,不能正常开花。
发病原因:
1.高温干旱:高温和干旱的环境下,作物长势一般比较弱,抗病抗逆能力差,作物更易发生病毒病;
2.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对病毒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3.土壤瘠薄、板结、排水不良等不利因素,进而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4.蚜虫、蓟马、烟粉虱、灰飞虱等害虫传播,是病毒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5.对感染病株随意丢弃;种子携带病毒。
防治步骤:
1.抑制病毒,抑制病毒采取的措施通常是使用一些植物病毒抑制剂。比较常用的有: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氯溴异氰尿酸、宁南霉素、吗啉胍等。
2.刺激生长,使用一些植物源生长剂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改善花叶、小叶、蕨叶的情况,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
3.消灭传播途径,防虫是防病毒病的关键措施,消灭传播途径,防治效果会更好!
防治方法:(1)防虫 早、晚打药喷防, 杀虫剂、磷二钾、防病毒药剂三合一全田喷防。
(2)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施肥,雨季及时排水,初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化学防治 病毒必克、宁南霉素、羟烯吗羚呱、病毒A等药剂按说明防治,发病初期每7天喷防一次,连喷两次,交替使用。
二、根腐病(枯萎病)
症状:整个生理期都会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叶片出现菱蔫,后期根皮腐朽、起皮、脱落、容易拔出,最后整个植株僵死。
发病原因:属真菌病害,土传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来年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易发病;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有利病菌的侵入。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喷洒或灌根防治,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以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
2.氯溴异氰尿酸,亩用量一般为40g,兑水30-50公斤,在发病前预防或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最佳,使用时,喷雾器先加半桶水,将氯溴异氰尿酸单独用水充分溶解稀释,再倒入打药桶充分搅拌,然后其他农药再按顺序二次稀释配药,混用不当降低药效,间隔一周连续使用两次,不能与有机磷和碱性农药混用;苯醚甲环唑防治不能与铜制剂混用,铜制剂能降低杀菌能力。
3.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乳油药液灌根。
三、褐斑病
症状:真菌类病害,靠空气传播,传播速度快,蔓延快,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裉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至褐色,边缘有褪色隆起。病斑由贴近地面的叶片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由绿变黄由黄变黑、病株干枯。
发病原因:气温、降雨量和上年越冬病原数量是影响褐斑病发生、扩散的主要因素,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连续降雨15以上,会出现发病高峰,重茬地病原菌数量多,发病早而重,易涝地和重施氮肥地块易感病。
防治方法:进入采花期气温升高,降水量大,病菌量大,易大面积发生,田间发现病株要立即打药控制,防止蔓延,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最佳(方法与防治根腐病相同)。
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2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