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绿色持续发展
凉州区是我省种养大县,耕地资源和粪肥资源丰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大力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先后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政策,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为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农业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高稳粮保供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作为我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凉州区扎实组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主要在瓜菜、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上大力推进粪肥还田。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着力打造“甘味”“凉州农鲜”农产品,创新工作机制与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有机肥用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截止目前,凉州区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共完成粪肥还田面积5.5万亩,其中冬小麦增施商品有机肥1万亩,粪肥还田完成4.5万亩,占总任务面积的5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同时,结合优质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试验区7个,示范区内发酵、转运、还田施用等环节全程采用机械化,树立标牌,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责任,示范带动全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为科学合理施用粪肥,构建粪肥还田循环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开展了有机—无机配施(玉米)、有机—无机最佳配比(蔬菜)、肥料利用效率(小麦、玉米)5 项试验。并建立了粪肥还田效果监测点20个,完成粪肥还田前土样采集20个。检测粪肥/沼液样品122个。
据悉,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凉州区通过遴选在全区确定了10家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其中:沼液还田服务5家、有机肥还田服务1家、堆肥腐熟还田4家,开展粪肥还田专业化服务。通过项目实施,初步构建了“规模养殖场+沼液管道+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沼液转运+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基地”“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4种粪肥还田模式。探索建立了沼液转运还田、有机肥企业腐熟羊粪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腐熟牛粪还田、沼液管道还田等4种服务机制。
在项目实施中,凉州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为创新区域,耕地质量提升为抓手,创新运行模式,引导有机肥企业加大投入,提高了规模效益。并建立了凉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作业车辆运行管理平台,线上对作业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采取“线上线下配合”的方式,强化粪肥还田利用过程监管,完善粪肥还田管理。
为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中,凉州区大力推广畜禽粪污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了畜禽粪污多元利用模式,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在化肥减量示范区,亩节肥20%,肥料利用提高了10%。
同时,凉州区加强宣传培训。在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项目信息2篇,在省项目交流微信群制作发布宣传视频1个,省级媒体宣传报道2次。并开展培训会议、现场观摩等培训班10次,累计培训人数3000人(次),发布宣传照片6600余张,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技术示范、宣传培训、效果引导,种植户施用粪肥思想意识和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尤其对沼肥完成了从“污”到“肥”的认识转变,施用粪肥积极性明显提高,种植户满意度达90%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凉州区区域内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面积达到43万亩。有机肥用量增加,亩减少化肥用量20%,促进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持续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下一步,凉州区将抓住春播前的有利时机,加快粪肥还田进度。分区域、分作物强化技术培训,指导专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大宣传力度,结合2022年农业产业示范点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不同媒体渠道宣传绿色种养循环的发展意义,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确保在春播前完成项目任务。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