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甘肃农机

谷丰源农工场 :甘肃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业的引领者

2019年02月04日 《甘肃肥业》04 庄俊康

2018年在省耕管总站、省农技推广站、省植保植检站、省经作站等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谷丰源农工场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引起了省农业农村厅和农业农村部所属相关单位及业界的关注。

 举办交流会推动社会化服务发展

2018年甘肃盐碱改良及绿色防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交流会现场

7月3-4日,由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分公司、甘肃谷丰源农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年甘肃盐碱改良及绿色防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交流会在张掖市临泽县召开。

 

交流会现场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刘卫红、甘肃种业商会会长何景全、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李世成、省经作站副站长张学斌、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产业部部长王鑑、副部长周文萍、甘肃谷丰源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谷丰源农工场)总经理谷科强以及甘肃农垦集团下属2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甘肃种业公司、中种国际种子公司、甘肃金源种业股份公司、北京九鼎九胜种业等种子企业代表、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沃稞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美国陶氏杜邦公司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负责人16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并观摩了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察看试验点甜菜长势和土壤改良情况

7月3日晚上,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提议,谷丰源农工场组织,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主持,召开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座谈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农垦系统企业负责人和生产资料企业代表围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同时为今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7月4日上午,160多位代表前往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分公司分别观摩了药材、苜蓿、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谷丰源农工场开展的盐碱改良及绿色防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效果。

 

现场观摩会上谷丰源农工场总经理谷科强介绍公司社会化服务情况

下午,代表聆听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照新研究员关于“农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精彩报告。

张照新说,中国农业迈入新时代,农业基本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成为主要矛盾,由追求温饱转向追求品质、安全、多元、体验、养生。农业的发展基础也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生产逻辑已由高产到绿色发展转变,产业体系由小农农业重构到服务型农业,而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做报告

张照新表示,分工和专业化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分工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规模经营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或农业社会化服务前景广阔,也是国家支持方向。

谷丰源农工场总经理谷科强介绍公司社会化服务模式和经验

谷丰源农工场总经理谷科强认为: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普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情是必然的趋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新时代农耕文化的一场革命,是顶层设计的变革和组织形式的重组,是中国从小农经济迈向现代农业的推动力。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产业部部长王鑑讲话

交流会上,农垦集团亚盛股份临泽分公司、八一农场、山丹分公司、田园牧歌草业集团公司、条山分公司马铃薯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围绕如何共同合作开展盐碱地改良和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进行了分享;来自硅谷、沃稞生物、美国陶氏杜邦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代表介绍了与谷丰源农工场开展合作的经验。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分公司张兴保副总经理现场分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心得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录庆高级农艺师表示,采用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降本增效和生态可持续。

国营八一农场王映泉副总经理说,与谷丰源农工场针对药材开展绿色防控植保社会化服务合作,服务的3600多亩药材霜霉病防效达到95%,经过测产与抽检,亩增产20%以上,农残、重金属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效益显著。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丹分公司企管部刘学武部长表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农资生态,是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组织,利用高新的农业科技,为农户提供全程和部分农业技术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种植科技和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使农户和服务组织达到双赢,是今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趋势。  

积极参与水肥药托管取得良好效果

 

参与甘州区绿色发展水肥托管服务测产现场

为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甘州区政府整合2018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和旱作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项目,在党寨镇示范园区建立了3个水肥药托管示范区,甘肃谷丰源农工场参与到水肥药托管服务,对中种国际种子公司党寨镇田家闸村制种玉米基地进行水肥药托管,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水、肥、药技术服务。

参与甘州区绿色发展水肥托管服务测产现场

9月21日,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车宗贤、张掖市农科院等专家一行对甘州区在党寨镇示范园区建立的3个水肥药托管示范区进行测产,结果显示该示范区亩增产74公斤、节水80立方米、节肥21公斤、节本增效287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崔增团说评价说,水肥药托管模式为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及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频频亮相全国行业峰会推介甘肃经验

2018年12月4日,首届玉米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涉及政策、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谷丰源农工场谷科强总经理受邀就公司在甘肃制种基地开展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进行大会报告,公司“专注作物解决方案 为种植者创造价值”的理念及做法引起玉米产业界的好评与关注。

2018年12月26日,在北京农民日报社召开的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第一次理事会上,谷丰源农工场谷科强总经理将2018年在甘肃省甘州区开展的农业绿色发展水肥药托管农业生产性社会化的案例向与会代表做了分享,并就在甘肃探索总结的新型经营主体选择、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专家组成的第三方机构评价的“三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模式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发言得到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天全主任等与会领导及理事会成员的共鸣与认可。

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甘肃模式”

谷丰源农工场在亚盛集团临泽农场施用河北硅谷肥业生产的盐碱地改良剂在试验示范点对比

谷丰源农工场:成立于2006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玉米、马铃薯、高原夏菜等作物优质高产技术方案的集成及农资配套服务。主要为种业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从产品到方案再到价值,作为甘肃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者和先行者,谷丰源农工场按照“好理念、好方案、好产品、好执行、好结果”的五好公司愿景,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出新型经营主体选择、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专家组成的第三方机构评价的“三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节点逐步从种子处理、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向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植物健康、农机收获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延伸。

“好理念”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思想,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理念是:以作物为核心,以大地为农业生产车间,以技术集成为生产工艺,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中相关节点工序标准化,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分工协作在广袤的大地上“标准化制造”出优质高产的农产品,为种植者创造价值,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达到社会效益和谷丰源农工场企业效益的双赢!

  

谷丰源农工场在亚盛集团临泽农场施用河北硅谷肥业生产的盐碱地改良剂在试验示范点对比

“好方案”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目前谷丰源农工场汇集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等部门专家智慧,全力打造出玉米、高原夏菜、马铃薯等作物技术解决方案,每年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每亩平均帮助种植者创造价值超过200元。

“好产品”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力支撑,硅谷、劲驼、埃尔夫、杜邦、迈图、威远等符合国家标准、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元素使方案发挥了最大效益。

“好执行”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力保障,要依靠出色的团队执行力来保证。做到执行前精心策划,充分准备;执行中完美高效,及时全面;执行后总结评价,不断完善。

“好结果”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不懈追求。谷丰源农工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要达到的结果是,帮助种植者创造价值,共赢共享。

如何让新型经营主体感知和认可社会化服务带来的价值?谷科强总经理强烈呼吁:由政府主导,以作物为单元组织权威专家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效果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最终让评价机构帮新型经营主体总把关,让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报告成为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风向标。

2019年谷丰源农工场在农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产、学、研、推的紧密合作,将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事业提升到更高层次,全力打造市场化运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甘肃模式”。

编辑:庄宁宁